5月21日,2014中国(广东)大学生时装周香港服装学院“驭裳”服装设计作品发布会在广州国际轻纺城成功展出,在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今年,香港服装学院以“驭裳”为主题,共推出了27个系列135套服装。作品风格各异,新生代设计师们通过大胆的廓型设计,色彩的灵活搭配以及混搭的材质运用,在展现高端女装魅力的同时,也通过原创设计展示当下流行理念和社会需求,对现今高档女装品牌成衣设计理念给出了颇具个性的探索与思考,充分体现了港院学子独到的创新理念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港院学子们精美的设计作品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十佳设计师金憓、林姿含、赵黎霞、李小燕、香港知名服装设计师何建华等评委对于港院学子的作品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赛后,记者走访了诸位名师,他们纷纷对这批即将走向市场的准设计师们寄予了厚望,并给他们日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指导性意见。
金奖作品:27号设计者王明聪、林焕耀、麦冰玲设计的作品《中国•梦》
何建华:关注潮流 提升师资力量
赛后点评:非常高兴看到香港服装学院与时俱进、积极努力地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本次作品水平比较高,特别是金奖作品27号《中国·梦》,用年画娃娃等民族元素来代表中国梦非常贴切,作品在颜色、细节、配饰等方面也融合了中国风、民族风,设计感十足。而银奖作品22号《魅影》运用了黑色和黑亮色进行组合,作品的整体性非常好。
指导意见: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作品中采用的颜色、款式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指导密不可分,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应该跟着潮流时尚走,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潮流趋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流行趋势的敏锐度。
银奖:吴舒婷、李游爱、陈碧燕的作品《魅影》
林姿含:关注潮流变化 提升设计师品味
赛后点评:近几年港院的作品进步非常之大,同学们在工艺的选择,面料、颜色搭配等方面都化了很多功夫,不少作品都制作得非常精美。
指导意见:我们在设计作品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做到市场化,而我在很多大赛当中看到不少同学的作品,在造型、款色、颜色、设计元素等方面市场化程度都不是很够。如何提升作品的市场化,我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市场和关注外围的流行趋势。首先,我们要关注批发市场,从批发市场看流行趋势,因为所有最新的元素、颜色和色彩搭配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批发市场。其次,提升设计师的品味。我建议同学们多关注国际大牌专卖店或者一线品牌专卖店,多观察名师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眼光。
金憓:关注新工艺、新科技 提高创新能力
赛后点评:学生整体的作品很接地气,很多作品都比较市场化,作品系列感都非常强,学生对面料、廓形的把握还是蛮到位的。特别是金奖27号作品《中国·梦》对中国传统图案、现代面料以及廓形上的运用都非常好,把传统图案与时尚面料,中式服装的廓形和西方廓形以及一些流行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作品的水平不亚于知名本科院校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
指导意见:这次作品的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特别是黑白色的尤其多,而作品的廓形也趋于保守。但时尚是讲究流行的,每一年市场上都会推出很多新的流行色和款式出来,而学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工作也不可能永远只做黑白灰系列,好的设计师除了能驾驭经典色系和传统廓形外,还必须能驾驭一些新的色系和时尚廓形,我建议以后老师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一些新的色系和新的廓形。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市场不断会推出一些新工艺、新材料、新的高科技面料,同学们也应该多关注和采用这些新面料,并且要加强对面料的二次再造,这样有利于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
铜奖:25号设计者吴传信、赖乐意的作品《演绎衣曲》
赵黎霞:夯实基本功 提升爆发力
赛后点评:今年作品的水平和质量都比去年要高,贴合市场的东西也多了一些,但在跟时尚接轨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流行元素(包括版型和廓形)、流行色的运用不多,这有待学生继续加强。其中6号作品《以雪之名》、25号作品《演绎衣曲》的版型比较好,基本上都加入了现在流行的版型,主题最贴切的是金奖作品27号《中国·梦》,完全体现了中国元素。
指导意见:我认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沉下来,因为刚毕业的学生基础都不是那么过硬,我建议学生在企业要用两三年时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动手能力,从版型塑造,到整个线条结构这一部分要加强训练。因为设计是一扇窗,当你流行的视野打开的时候,你功底扎实,就会产生很大的爆发力,如果功底不强的话,那么爆发力是撑不住的。
为了充分吸引与调动多方面的办学资源,促进港院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学院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香港服装学院自办学伊始,积极与业内专家、名师开展深度合作,博采众长,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共同培育打造高级服装专业精英。多年来,港院力邀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打造名师讲堂,通过名师指导,实用课程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员与名师面对面交流,感受名师的魅力,激发学员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启发学员的创作思维,开阔了学员的视野。
先进的办学理念,国际化的视野高度,使香港服装学院多年来一直走在服装教育的最前列,廿余年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品牌的提升输送了五万多名优秀人才,培育出一大批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广东十佳时装设计师、服装企业家,成为众多时尚从业者的圆梦殿堂,被业界视为中国服装人才的摇篮、中国服装教育的典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