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国内棉花价格受政策主导 业内呼吁推进棉价市场化

国内棉花价格受政策主导 业内呼吁推进棉价市场化

由于国内棉花价格受政策主导,一些企业和贸易商直言“棉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如何解开这个困扰整个纺织行业的“心结”,业内人士普遍呼吁应加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推进棉价市场化。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去年以来,联合会就棉花管理体制和市场供应问题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下一步将根据调研结果就直补、规模化种植和良种等提出措施方案,促进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逐步对接,恢复市场调节机制。


  华润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狄慧认为,现在实行的棉花托市收购政策,使得棉农的价格预期永远是向上的,但农民的利益和种棉积极性并没有保护好,应该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根据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棉花直补可能成为棉花市场化机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呼吁,棉花直补政策已有所松动,十几个涉棉部门已统一思想,认为给棉农直补是可行方案。


  期货本身是对市场化相当敏感的金融工具,通过直补将有助于形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棉花不会维持在现在的价格中枢,期货价格波动会加剧,并出现更多的趋势性行情,持仓量和行情级别都会随之提升。


  此外,一些市场化的涉棉期货新品种正在加速推进。据了解,大商所将推进棉纱线品种开发论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棉纱线期货合约及制度,为合约上市申请做好准备;郑商所近日就棉纱期货合约规则召开了论证会。


  黄骏飞认为,棉纱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品种,企业存在强烈的避险需求。由于棉花市场受到政策制约,纺织厂特别是一些大型纺织厂希望能利用棉纱等新的期货工具来把握市场机会,实现更高的利润。


  相关链接:


  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高棉价和高价差使得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据路易达孚分析,为了保护棉农收益,中国制定的收储价格是世界棉花种植成本的一倍多。因此,中国纺织厂用棉成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高至少50美分/磅。


  高棉价压制了国产棉花的需求,国内企业转而大量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棉纱产品。PC I纤维咨询公司中国市场总监陈九妹认为,由于中国棉花价格仍然非常高,对棉花产量的周期性调整产生了影响,棉花需求同时受到抑制。纺厂用棉仍然没有恢复,部分下游棉花需求由进口纱提供。


  “棉价差对棉纺织业的影响最大。”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到4000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到6000元/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竞争力,成品没办法消化。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