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青洽会要闻:撒拉族刺绣“艳”展厅

青洽会要闻:撒拉族刺绣“艳”展厅

  “这次参加青洽会,特别的高兴,有许多家企业和参展商,都特别喜欢我们循化撒拉族的刺绣工艺,我们已达成了合作协议。不仅能带动我们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就业人数,还能把青海民族特色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循化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韩池海日董事长告诉记者。

  “这次参加青洽会,特别的高兴,有许多家企业和参展商,都特别喜欢我们循化撒拉族的刺绣工艺,我们已达成了合作协议。不仅能带动我们当地企业的发展和就业人数,还能把青海民族特色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循化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韩池海日董事长告诉记者。


  撒拉族手工刺绣针法细腻、工艺精湛、立体感强,所绣花鸟鱼蝶的形象栩栩如生,工艺能与苏绣、湘绣媲美。撒拉族的刺绣有民间刺绣和现代刺绣两种。民间刺绣品主要有枕头、腰带、针线荷包、袜底、袜后跟和鞋面,如鸳鸯戏水、鱼水合欢等。现代刺绣立体感强,刺绣以牡丹、石榴、梅、兰、竹、菊等花卉为主。目前生产的刺绣品种有82种。


  展厅内,百合、富贵牡丹、秋景图、金麦穗等撒拉族的刺绣,让参观者惊叹不已!“这手真是太巧了,一针一针精细的工艺,绚丽的色彩,太漂亮了。”张女士一边认真地看着技师们手中的刺绣一边欣喜地说。


  相关链接:癌症阿姨自创刺绣技法三年半绣出名画《鹰咏图》


  苍鹰展翅,落于一根凌空伸展的枫树枝上,鹰爪有力地抓着枝干,鹰眼则炯炯,鹰嘴微张,显现出它的凌厉。这是著名画鹰画家张策的一幅名画——《鹰咏图》。如果不走近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这幅“名画”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这是近日记者在革镇堡一处农家院里见到的一幅刺绣作品。绣者于鸿今年53岁,是一位有着7年乳腺癌病史的癌症患者。然而,她始终手不停歇,打算把一生都奉献在她钟爱的刺绣事业。


  身患癌症依然手工不辍


  于鸿出身刺绣世家,母亲是原大连服装研究所的一位老绣工,专门为研究所绣样品,技艺精湛。于鸿耳濡目染,6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对于刺绣的喜爱,让于鸿对美术很感兴趣。中学时,于鸿每周都去艺术馆跟15中学的美术老师学画。不过,因为家庭的原因,于鸿最终没能走上美术艺术之路。但她始终没有扔下这门母亲亲授的手艺,经常自己绣些小作品。


  “不瞒你说,我以前穿的衣服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没有和别人重样的。”于鸿眼中闪现出自豪神气。她拿出相册给记者看,照片中的人物,无论从妆容还是穿着,就是年轻、漂亮、时尚的代名词。然而,现在的于鸿与照片中人相比,判若两人。7年前,于鸿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每月一次的化疗无疑是一种折磨,让她一下衰老了许多。为了安心养病,她在革镇堡租了一处农家院里搭的棚子,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唯一让人觉得她与普通农妇不一样的是炕中央摆放的刺绣架子。


  刺绣时难见她手中有线


  近日,记者来到于鸿的住所,她正在绣的作品是陈少梅的扇面画《玉竹倩女》。棕黄色的底布上,用铅笔简单勾勒出画面,丝线就是画笔,在布面底布描绘出一小片竹叶。于鸿说,这是她自创的一种刺绣方法,将要刺绣的画面勾勒在布上,不用专门把画面完全印在布上。画面的表现不单要靠丝线的粗细,还需要考虑不同的针法、丝线的质地和对色彩、光影的把握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一幅刺绣作品凝聚的不光是技艺,还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


  只见于鸿的手上下翻飞,却很难见她手中有线。“这是一根蚕丝线,我在刺绣时,要把它分成16股,刺绣时只用其中1股。”于鸿提着一根丝线给记者介绍,一整根蚕丝线也不过头发丝那么粗。


  想找传人共同完成长卷


  《鹰咏图》是于鸿最为得意也最下功夫的一件刺绣作品,用时三年半。每一根羽毛、每一片树叶都凝聚着于鸿的心血。细腻的羽绒丝丝可见,伸展的翅膀透着羽毛的层次感,枫枝苍劲有力,树叶被风吹动,在空中摇曳,连云彩的表现也不是随随便便为之的。“你再早些日子来,还能看到我养的鸡。”于鸿为了能更好地绣出鹰的羽毛,专门养了好几只鸡,看它们展开翅膀的样子,捡来鸡毛仔细观察羽毛的形状。即便并不是画面主体的枫枝,于鸿也是精益求精,专门上山找棵形似的大树,爬上树干仔细观察树皮的构造、树枝弯曲的角度。怎样能把云彩的流动性表现得更好?于鸿没少费心思,出门就抬头看天,观察云的流动变化。


  于鸿对自己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创作一幅自己的刺绣长卷。目前,她只完成了1米。她此前花了8个月的时间,绘制出了一幅16米长的红楼梦组图,上面亭台楼阁、花鸟人物应有尽有。“靠我一个人完成长卷的刺绣,在我有生之年恐怕很难了。”于鸿叹口气说,自己现在眼睛已经花了,要戴着花镜,每工作20分钟就得休息一会儿,进度非常慢。她希望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喜欢刺绣的年轻人,和他们共同完成这幅巨制。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