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中国传媒大学暨影视艺术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暨影视艺术学院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43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已正式进入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43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设有4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专业硕士类别,82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继续教育在读生近15000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0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21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教授、学者。近年来,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4人次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3人次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实力得到增强。同时,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学校建有校园多媒体网络、数字有线综合业务网、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网、现代远程教育网,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媒体教室、演播馆、实验室等装备精良,功能完善;图书馆形成了信息传播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体系。


  学校与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23个国家和地区的62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我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学校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采取函授、夜大、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多形式、多层次的继续教育体系,为信息传播领域提供全方位继续教育服务。目前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8个分院、30个函授站、34个远程校外学习中心。


  学校通过合作办学在六朝古都南京设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南广学院,规划占地面积166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已建设用地810亩,完成校园建筑33万平方米。学院设立36个本科专业,90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生近11000人。


    面向未来,中国传媒大学秉持“植根传媒、依托社会、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继承办学传统,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国传媒与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库、科技库、思想库和信息资源库,力争早日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page_break}


  适应21世纪影视大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于2002年正式建立。影视艺术学院现有文艺系、音乐系、录音系、导演系、戏剧影视美术系、广播电视文学系、摄影系、基础教学部及表演、照明专业等十个教学部门,实现了影视艺术教育的全程培养机制,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整体办学实力强大。目前影视艺术学院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规模最大、学科专业覆盖面最为开阔的学院,更是我国教学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最具知名度的影视艺术学院。


  目前影视艺术学院现拥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拥有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国家一级学科艺术学;博士点五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音乐学、戏剧戏曲学、艺术学;硕士点六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艺术学。影视艺术学院现有9个本科专业,16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方向)、音乐学专业(音乐编辑方向、音乐传播方向、电子音乐制作方向)、录音艺术专业(音响工程方向、音响导演方向)、导演专业(电影电视剧导演方向、剪辑艺术技术方向)、表演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电视美术方向、电影美术方向、人物造型方向)、摄影专业(电影电视剧摄影方向、图片方向)、照明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科覆盖面广、学科层次丰富、专业结构合理,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影视艺术学院不仅是实力雄厚的教学育人单位,也是走在理论前沿的学术研究单位,汇集了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音乐学、美术学等学科中理论扎实、思维创新的一批专家学者,年轻的学者也迅速成长起来。影视艺术学院下设影视艺术研究所、广播文艺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电视剧研究所、录音艺术研究所、音乐传播研究所,成为学术科研的机构支持。影视艺术学院主办《当代电影》、《音乐传播》等学术刊物,成为全国各影视学科专家学者理论交流的前沿阵地。截止2009年底,影视艺术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37项,已完成1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已经完成4项;省部级项目59项,完成37项。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一流水平,为中国影视艺术的美学成长和学术增殖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在影视学科领域具有强大的学术实力。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已经超过了1200人。随着“十一五”期间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跃上了新台阶。目前全院在校硕士研究生564人,博士研究生126人。研究生阵容的壮大,标志着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向着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方向迈进。


  为适应高速发展的办学所需,影视艺术学院教资队伍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建院之初的78人迅速增加到176人。其中,博士42人,硕士93人,已评为正高职称的有36人,已评为副高职称的有3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5人,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教师梯队,在学历、职称、学缘、年龄分布上合理,培养了大量影视艺术人才。他们中间有影视艺术方面金鹰奖、金鸡奖、华表奖、飞天奖等多项国家大奖、省部级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入围法国戛纳电影节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主创人员。我院的学生也频频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种奖项中获奖,活跃在各个著名影视剧的创作第一线。


  影视艺术学院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导师、客座教职,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东欧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著名教授学者在影视艺术学院开设影视艺术的前沿课程,使影视艺术学院教学与世界影视艺术教育保持同步。同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电影电视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美国迈阿密大学、巴黎第八大学电影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新西兰理工学院表演与屏幕艺术学院、爱沙尼亚塔林大学电影学院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城市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影视艺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择优赴对方学习、联合进行影视艺术创作实践,互相认可学分。


  影视艺术学院的专业设置,覆盖了影视艺术教育全程;影视艺术学院的师资阵容,以实力派、学者型的艺术家为中坚;影视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将成就21世纪中国影视艺术界的一代英才!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