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演员们身着色彩艳丽、构图优美的鲁绣服饰。6月15日,在俚岛镇中我岛社区,就展出了700多件这样的鲁绣精品,宛如历史的画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与鲁绣服饰同时展出的还有千余件反映胶东地区民俗文化的佩饰、鞋帽等物品。“能亲眼看看这样的服饰,感受一下它们的华丽,真是幸运。”一名观展居民说。
“凤穿牡丹”精美夺目
本次鲁绣服饰民俗展由荣成民俗爱好者戴玉山和中我岛社区联合举办,向所有民俗爱好者免费开放。展厅面积近200平方米,展出的物品是戴玉山40年的收藏珍品。
展厅经过了精心布置,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服装;中间有一个大大的桌台,上面有大量鞋帽、肚兜等展品;四周墙边摆放了一些反映胶东民俗的生活物品。整个展厅里最显眼的就是墙上精美的服装,款式不一,新旧程度也大大不同。
每件衣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记者看到,墙壁上有一件精美的红色服装非常显眼,这件衣服使两种不同的针法虚实照应,和谐统一,达到层次清晰、色调清秀,有浮有沉、宛如浮雕的效果。尤其是其做工,精美程度不亚于现代高科技机械设备打造出来的效果。戴玉山介绍,这件衣服上面绣的主要是凤穿牡丹,丹、凤结合。民间常把以凤凰、牡丹为主题的纹样,称之谓“凤穿牡丹”、“凤喜牡丹”及“牡丹引凤”等,是祥瑞、美好、富贵的象征。“这样珍贵的一件衣服,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穿着它的人是多么幸福。”戴玉山说,这是一个荣成官宦人家女儿结婚穿的衣服。1991年,戴玉山在成山镇偶然遇到一名外地民俗收藏者,对方收藏到了这件服装。戴玉山一眼看中了,但是对方要价3000元,戴玉山实在没钱给,只好用自己珍藏的一块寿山石作为交换。
“五福”帽上绣蝙蝠
除了精美的鲁绣精品之外,还有佩饰和鞋帽等,每一件展品,都是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在展览现场,中我岛社区居民张志磊被一些不同样式的小绣花鞋吸引住了,每双鞋子只有大半个手掌长。他原先以为这是小孩子穿的鞋,当得知这是以往包小脚女人穿的鞋之后,被深深震撼了。“封建思想对女人的毒害太深了,一个正常的人脚包到了这么小,要受多少苦啊。”张志磊说。戴玉山介绍,这种女人包小脚的鞋,都是近代的,他有很多,在这里展出的,都是他从中挑选出来的精品。
今年79岁的史大娘拿起一顶绣着虎头的帽子告诉记者,这样的帽子让她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她小时候家里就有这样的帽子。戴玉山介绍,这种虎头帽子和道士帽子,都是孩子戴的,寓意平安,大人希望孩子好养活。记者看到,还有一顶绣着五个蝙蝠的帽子,据介绍,这五个蝙蝠就是“五福”,也是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精神寄托。
纯毛斗篷印证奢华
戴玉山多年来一直在社区里从事民俗、抗战等方面知识的传承工作,这次展览也不例外。“我主要是想让更多青少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戴玉山说。
在很多精美的绣品中间,记者还看到一件极其破旧的衣服,上面布满了各种补丁。据了解,这是成山卫转业军人李凤增的军大衣,上面共有260个补丁。戴玉山说,这充分说明了李凤增当时的艰苦生活,我们应该记着这些人的付出。
展览现场,也有非常奢华的衣服。其中一件紫色纯毛斗篷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注意。戴玉山介绍说,成山卫以前是荣成的县城驻地,这是荣成某一任县令离任时,其夫人落下的东西。通过这件斗篷,可以看出当时一些达官贵人的奢华生活。
记者从中我岛社区了解到,这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之后,免费向所有居民开放,同时开放的还有中我岛村的民俗馆。有想要了解荣成民俗方面知识的市民,还有放假在家的青少年,都可以前往中我岛社区观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