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国家根据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
1、目标价格政策希望与市场彼此分离。从政策公布内容看,目标价格政策旨在保障生产者获得基本收益。市场与政策彼此独立运行。政策主观上并不希望通过目标价格补贴干预市场。
市场通过买卖双方博弈、相互妥协形成。有目标价格政策与没有目标价格政策,市场主体之间博弈心理与最终结果是否一致?目标价格政策对市场究竟产生哪些影响,尚需时间观察,市场实际运行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2、目标价格政策成为下行动能吸收装置,降低了行情下行难度。市场价格由供给关系决定,即由市场主体对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平衡关系作出的预期而决定。
从市场主体之间博弈、价格形成机制看,目标价格政策在不同市场背景下,或将导致不同的市场效应。当市场供不足需时,行情具备上行动力,目标价格政策对市场基本不发挥作用。当市场供求平衡,行情保持相对平稳,目标价格政策对市场所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当市场供过于求,行情酝酿较大下行压力,为寻求压力能量释放,压力运行目标为容易突破或挤压的市场空间。市场体系之外的财政补贴为享受补贴者提供潜在让渡空间,成为行情下行压力释放潜在目标。
棉农位于产业链前端,籽棉市场价格是皮棉行情的基础,市场具有下行动能时,目标价格政策成为下行动能吸收装置,降低了行情下行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动促成行情下行。目标价格高出市场价格越多,行情越容易下滑,与此同时,若市场当期有效库存消费比较高,两者将共同形成下行叠加压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