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上海零售物业未来三年供应超330万平米

上海零售物业未来三年供应超330万平米

之前谈零售业“过冬”问题,往往强调商场本身需要有特色。但面对井喷的零售物业市场,如今更需要对商圈建设进行梳理,否则会造成商圈同质化,更不利于零售业发展。接下来,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90%零售物业将是购物中心


  眼下,百货业遭遇“寒流”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由万达开拓的购物中心、商务区、住宅区符合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模式,被认为功能齐全、业态完整。尤其是城市综合体中的购物中心,能够凭借功能全、体验多等优势,抵抗电子商务冲击。但从上海商业的发展看,购物中心已呈现过快、过度增长。


  据世邦魏理士统计,上海正在开发的44个商业项目中,只有五分之一的项目单体体量小于5万平方米,而大于15万平方米的项目个数占总量的11.4%。根据以上体量,可以判断这些零售物业大多为购物中心。从物业分布看,单体项目超过15万平方米的,均分布在非核心地段,尤其是一些新兴的社区性商圈,包括真如板块、新江湾城板块、七宝板块等。


  此外,上海零售市场原油的百货项目也开始其“购物中心化”调整。目前,很多百货商场通过商场扩容改造、引入时尚品牌旗舰店、增加商场体验性元素等手段来营造一种类似于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这一“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化”的调整方式,意味着购物中心已成为上海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同质化向购物中心蔓延


  然而,多功能的购物中心并不意味着不愁客源。世邦魏理仕上海商业服务部董事吴奕奕指出,井喷的市场供应量不仅意味着零售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且意味着这些物业在投入使用初期,首先会面临市场消化的问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如何完成招租任务。从目前上海的零售业发展状况看,百货业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很严重,不同百货商场的品牌重合度很高。随着购物中心增多,购物中心也呈现同质化趋势。不同购物中心所囊括的业态、功能乃至品牌却十分类似,这将明显降低购物中心对市场的吸引力。


  仲量联行也指出,从今年二季度上海商业地产招租情况显示,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非核心商圈,招租情况明显好于核心商圈。据统计,核心商圈购物中心首层租金较上季度同比小幅上涨0.8%,为每平方米每天51.7元;但在非核心商圈,该指标上扬3.9%,达到每平方米每天17.3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空置率方面,核心商圈的市场空置率上浮至8.3%。据分析,这是由于一些项目的主力店,包括健身房、纤体中心和大型餐厅在租期结束后选择撤出。撤出的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购物中心“日子不好过”的大背景。


  “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注册地产咨询分析师陆志皓则指出,随着零售业竞争加剧,即便曾经成功的“万达模式”也会失灵。他分析,“万达模式”成功的最关键一点在于抢先一步——当其他商业项目投资者还聚焦于单一的百货商场或购物中心时,万达已经开始打造城市综合体。一方面抢占了项目的地理位置先机,另一方面也让综合体中的商务、住宅为购物中心带去源源不断的客流。但是,“万达模式”是从十几年前发展起来的,当时城市综合体还是一个新概念,所以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但眼下,即使在新城、新市镇,也很难再出现由一个开发商打造城市综合体的机会;加上各种商业设施的快速发展,“万达模式”所代表的“一家独大”时代一去不返。


  与此同时,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注定了“大而全”的商业设施不再讨市场欢心。陆志皓表示,电子商务被认为是实体商业的“克星”,但在电商同样发达的日本东京,实体商业依旧受到追捧。其中的原因就是东京商业强调“小而精”。所谓“小而精”,不是说商业项目体量不能大,而是指需要在经营特色、服务细节等“小处”胜任一筹。他举例说,电子产品网购在全球都很盛行,但东京的秋叶原依旧是消费者选购电器的第一选择,因为电子产品、电器是整个商圈的特色。此外,东京零售业在建筑形态是否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服务方式是否周到上,始终精益求精。相比之下,上海商业发展还是“摊大饼”式的,一味求大,却忽视了服务特色和消费体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