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华堂对媒体表示,关店的主要原因是华堂商场北苑店从开业以来一直未能取得盈利,虽然店铺不断进行调整,但仍然没有有效改善,再加上人工成本上涨、租金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利润不足以弥补总支出。
据记者了解,华堂商场关店并非个案。联商网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158家门店,远超2013全年35家的关店数,百货业关店潮已经出现。
北苑店“不到5岁”
华堂商场北苑店于2009年9月开业,至今经营时间不到5年。据网易财经消息称,在7月11日北苑店关闭供应商说明会上,华堂商场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该店食品类产品的销售已接近盈利,但由于其他品类一直亏损且数额较大,整体盈利希望仍较为渺茫,因此不得不关闭门店。
中国品牌商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范艳茹对记者表示,华堂商场北苑店一直经营不好,主要原因是所在商圈内企业竞争太激烈,实际上国内不少城市的商圈缺乏合理规划,导致过度开店,现在的关店都是在为以前的激进扩张埋单。
据了解,在华堂商场北苑店方圆几公里范围内,有家乐福、卜蜂莲花、物美、京客隆、华联、龙德广场、易世达广场和北辰购物中心等十几家零售企业,竞争十分激烈。
这并不是伊藤洋华堂关闭的首家门店。在今年4月底,华堂商场宣布关闭运营长达8年、位于北京望京地区的门店。去年1月13日,王府井洋华堂劲松店也在连亏8年后停止营业。
5月份,据日本报道称,伊藤洋华堂正在中国推进一项名为 “废弃与重建”(Scrapandbuild)战略,有可能继续关闭2~3家门店,并将目光转向有望快速增长的 “食品馆”和“高档超市”。昨日,记者向华堂商场方面求证此事,但未能联系上有关负责人。
伊藤洋华堂自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规模一直未能扩大,目前只在北京和成都两个区域发展。2012年成都5家门店的销售额达50亿元,而北京华堂商业旗下的8家店却仅为25亿元左右,差距很大。
因此,伊藤洋华堂欲对这一现状作出改变。今年5月,伊藤洋华堂启动了入华以来的最大人事调整,除金晓苏就任伊藤洋华堂首位女总经理外,成都公司的高管团队集体调派京城,以挽救北京区域不利局面。
不过,范艳茹表示,其并不看好伊藤洋华堂的这一举动,因为北京门店效益不佳不是人才和管理问题,而是大环境和结构问题。
大规模关店潮开始
无独有偶,在华堂商场宣布关闭北苑店的同时,另一家百货龙头企业王府井近日也关闭了广州湛江的门店。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中国零售业开始进入大规模关店潮。
据联商网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在国内共计关闭158家门店,远超2013全年35家的关店数。其中百货企业共关闭12家门店,中都百货关闭3家,百盛百货、宝莱百货各关闭2家,尚泰百货、华堂商场、新光百货、摩登百货、南宁百货各关闭1家。
超市企业关闭门店数量也不少,多达146家,其中,沃尔玛关闭9家,乐天玛特关闭5家,世纪联华关闭2家,华润万家、永辉超市、北京华联、中百仓储、恒客隆、家乐福各关闭1家,四川家和超市因资金链断裂关闭26家门店,百全超市宣布试水失败,关闭在河南、山东、江西等地98家门店。
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统计和预测,预计在2017年之前,中国百货企业将有30%~40%的门店要被关闭。
资深零售行业专家丁利国表示,中国零售业进入大规模关店潮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整体零售结构型变革,新的零售业态电商出现,冲击传统零售企业开始衰落;二是整体宏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三是外资零售企业对待中国零售市场的态度发生变化,以前关店较为谨慎,现在则是带头关店。
在关店潮出现的同时,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开始活跃起来。今年5月29日,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华润万家宣布,其母公司华润创业与英国TESCO签署的合资协议已获得中国相关政府机构的批准,TESCO乐购正式被华润创业收购。
丁利国认为,中国企业首次收购外资零售巨头,是这次并购浪潮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未来并购会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中资并购外资,区域零售商抱团并购、电商和传统零售互相并购等新特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