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的VC型曲线牵伸是指在后区V型曲线牵伸罗拉配置的基础上,在后区再增加一根直径为8毫米~10毫米的控制辊,使后区中部曲线牵伸发展为控制辊式。
控制辊下压纱条产生接触包围弧,形成后区中部较强的附加摩擦力场,拓展了纱条在后罗拉表面的包围弧长,使后罗拉包围弧的摩擦力场向前延伸,并与控制辊形成的中部摩擦力界连成一片,增加了中后区摩擦力场的纵向长度,使变速点向中钳口前移、集中和稳定,后区牵伸力比V型曲线牵伸有所增大。
VC型牵伸后区牵伸倍数,应按产品质量要求选择,一般机织用纱的粗节容易显现,后区牵伸倍数宜偏大选用;而针织纱对细节十分敏感,后区牵伸倍数宜偏小选用。
实验表明:小后区牵伸倍数配合小隔距,实现了集中牵伸并提高牵伸效率的目的,但是,后区的纤维整理空间有限,造成细节增多、容易出现质量波动的问题,特别是纺针织用纱时比较明显。
一般而言,前胶辊前冲2毫米,中上罗拉后移2毫米,后胶辊按照工艺尺寸后移。实验结果显示:中上罗拉位置由48毫米调整到47毫米处,加大后区控制纱条的长度,有利于纤维伸直平行、条干有所改善,但加捻三角区无变化、成纱毛羽较差。
为了减少毛羽,可将前胶辊和中上罗拉整体前移2毫米,使前胶辊前冲量达4毫米,保持较短的浮游区长度不变,减少加捻三角区。
相关链接:
内容说明:该项目提供了一种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为介质的制革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为介质进行制革脱脂、酶脱毛、软化、鞣制、染色和加脂等工序的操作,在上述操作时基本不使用夹带剂,并且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处理过程中使温度降低到33℃,压力降低到9.0MPa以下,处理时间缩短到60分钟,几乎不使用水,使皮革加工过程能耗更为降低,具有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单位名称: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