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锯齿整体锡林由于具有较强的适纺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为确保锡林能最大限度发挥梳理效能,可在有限的锡林梳理区间内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前梳理区的齿条密度,加强前区齿条穿刺、抓取、开松等粗梳效能,同时避免前区齿条过密排列,降低粗梳区梳理效能,防止精梳机在高速状态下输出棉网出现破边破洞的现象。
在这方面,目前国外一些纺机器材生产企业做了一些优化。比如德国施尔公司优化了针齿角度、针齿密度的排列:齿面角为90度的90系列精梳锡林前两组齿条密度均为25齿/平方厘米、62齿/平方厘米,可以通过改变后区齿条密度来增加梳理点。
该系列锡林的最大梳理点仅为30305点,而新研发的96系列锡林的前两组齿条密度分别为53齿/平方厘米、88齿/平方厘米,最大梳理点可达38980点。同时还要在掌握好梳理梯度配置的同时,适当增加后区齿条密度以达到清除更小棉结,实现纤维的单根化,提高小棉结、短绒清除效能,有利于纱线质量的全面提高。
精梳锡林前后区齿条密度的合理排列以及适当增加锡林总梳理点数,对提高和稳定成纱质量影响极大,也引起了纺纱厂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外精梳机梳理元件生产厂商为应对现代高效能精梳机的快速发展需求,积极研发了与之配套的高品质精梳梳理元件。
如何根据客户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各组齿条密度以及锡林总梳理点呢?有一家纺纱厂将锡林齿面角为90度的五分割锡林的总梳理点增加到5万点(主要是增加了粗梳区齿条密度),上机开车输出棉网质量较差,车速由380钳次/分钟一降再降,直至降至300钳次/分钟,才获得了正常的输出棉网质量,而适当增加前两组齿条密度,比如增加后三组齿条密度,锡林总梳理点为4.7万,可以满足快速穿刺、开松及梳理的工艺要求,成纱质量km+200%棉结降幅可达25%~30%。
但由于中后区锡林齿条密度配置较大,会导致齿片太薄、强度太低,难以适应高速度、重定量的工艺要求,使用时间不长,第三组齿条第一排齿片就会出现断齿现象,导致了锡林嵌花现象的发生。由此看来,锡林总梳理点并非越大越好,而应视加工纤维情况、客户质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齿密排列以及总梳理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