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 商圈、老品牌“O2O时代”抢抓商机

商圈、老品牌“O2O时代”抢抓商机

在网购冲击下全市商业发展逐步趋缓,为此,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聚焦重点商圈转型升级,进行商圈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和建筑形态格局的改造。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大家就跟着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昨天,市政协召开“振兴上海老品牌”专题提案办理情况座谈会,面对网络购物异军突起,传统零售业发展逐年趋缓,各重点商圈纷纷想招应对,比如,淮海路、南京西路引入买手制精品百货;陆家嘴、中山公园、新虹桥建造空中连廊;徐家汇、曹家渡引入移动支付体系。市经信委昨天透露,计划先行支持第一批10个消费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8.5亿元,拟支持金额7340万元用来引导企业改进生产管理,提升产业能级。


  全市商业发展逐步趋缓


  根据市商务委发布的信息,2013年本市商业发展各项指标中,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成为全市主要产业经济指标中唯一的两位数增长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消费规模在全国中心城市保持领先,商业增加值突破3800亿元,占全市GDP17.8%。商业税收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值19.8%,商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吸纳就业超过240万人,规模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然而,从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幅看,2011年为23%,2012年为17%,2013年为12.5%,商业发展逐步趋缓。


  市商务委在昨天的专题会上指出,上海商业中传统商业所占比重较大,创新型商业领军人物和经营人才比较缺乏,商圈、商企和商业业态同质化经营现象较为普遍,网络购物的异军突起严重冲击了传统零售业的固有发展模式。


  过去,外来游客到上海购物消费比较集中,规模也较大,但随着各地商业发展水平提高,上海商业的外来消费者集聚度趋于下降,同时伴随着出境消费的大量增加。


  建设连廊调整商圈


  据介绍,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商务主管部门聚焦重点商圈转型升级,进行商圈经营、业态、品牌的结构调整和建筑形态格局的改造。


  目前,南京东路引进全球精品百货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形成都市型购物中心,开发运营“南京路商场”互联网平台,实施“中华老字号”电子商务计划。而淮海路、南京西路立足国际大都市一流商业街区,引入买手制精品百货、购物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体验主题购物中心、国际高端品牌旗舰店、潮流主题旗舰概念店等多种与时尚艺术相关的新型商业业态,搭建虚拟移动商圈平台。


  陆家嘴、中山公园、新虹桥等商圈加快商圈形态改造,建设空中连廊或地下通道,打造规模结构、业态组合、功能配套、环境空间、交通导流等各元素协调配置的生态商圈。徐家汇、四川北路、五角场、曹家渡等商圈,扩大商圈无线网络覆盖,引入智能交通引导、移动支付体系、商圈VIP移动服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型商业街区。


  对于郊区新城和重点区域新建商圈,则重在加强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注重商圈生态环境的打造,休闲娱乐等体验功能的完善,建设体验式智能化商圈。


  培训品牌掌门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要振兴上海老品牌,就要导入品牌体系。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4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品牌培育试点,11家企业成为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品牌。晨光、亚振、恒源祥、敦煌4个品牌成为2013年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品牌建设是个一把手工程,上海要以品牌掌门人培训为抓手,引导社会专业机构支撑上海品牌培训工作。”据市经信委发言人介绍,目前,交大、复旦、东华大学等单位已举办了10多次培训和沙龙活动。今年上半年,黄浦、闵行等区县和光明食品集团已举办了品牌掌门人培训专场,累计受训品牌掌门人达300多人次。


  昨天的座谈会上,老品牌的创新成为众委员讨论的焦点。据悉,“三枪”服饰、“回力”鞋业、“上海”手表等企业都已开始触网,“大富贵”等老字号尝试APP微信营销方式。“古今”内衣完成SAP管理软件一期导入,“双鹿”电器实施信息化改造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市经信委拟先行支持第一批共10个消费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约18.5亿元,拟支持金额7340万元,引导企业改进生产管理,提升产业能级。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