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伊始,多家宁波企业相继抛出招聘大单。金融危机下,他们为何还要“逆市”扩招?
眼下,打工者跨区域流动相当频繁,浙江的劳动力市场也在悄悄洗牌。作为浙江省外来务工者集聚的地区,今年到宁波找工作的人数增加了20%。
就业始终是一种市场的行为,眼下正经历着一次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这样的时期,企业储备的是人才,劳动者储备的则是经验和资历。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打工者和企业共同经历转型升级,这也许会成为劳动力素质再造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近日,记者前往宁波进行了调查。
就业难是“结构性短缺”
企业还要找大量有技术的熟练工
29岁的李海燕做了个明智的选择。
去年,她关掉了在镇上开了6年多的裁缝店,带着儿子从山东济宁的老家来到浙江宁波打工。这个季节原本是她裁缝生意最好的时候,可是金融危机一来,偏远的农村也受了波及。
“庄稼地里种的大蒜才卖一毛钱一斤,200多块钱一件的羽绒服谁还会舍得做呢?”
这两天宁波一直下雨,这是她在老家很少碰到的天气。为了找一份新的工作,她蹬着自行车,冒着雨在服装企业聚集的鄞县大道上来回走了好几趟。
让她有点意外的是,很多宁波的纺织企业今年没有缩减招工的计划,春节一过,招工的摊位就摆到了路的两边。“各公司上半年的生产订单已经排满,有的甚至排到了明年。”雅戈尔集团办公室主任钟雷鸣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计划招收1200多名工人,现在还有200多人的缺口。其中雅戈尔衬衫厂一家企业,因为扩展了2条大流水线,就需要扩招500多人。
面试的过程很顺利,把身上的雨水擦了擦,李海燕坐到一台缝纫机前面,按考官的要求操作了几下。动作麻利,手势熟练,一看就是老把式,她马上被录用了。离开的时候,她拿到了“雅戈尔国际服装城”的临时通行证,明天就可以来这里上班。
那些每天奔走在宁波各个劳动力市场,现在还在努力找工作的外来打工者一定很羡慕李海燕。劳动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上每个求职者有0.97个就业岗位,到了第四季度每个求职者对应的就业岗位就下降到0.85个,出现近年来最大的单季降幅。从总数上来看,劳动力市场明显供过于求。
而宁波又是浙江省外来务工者聚集最多的城市之一,根据去年的数据统计,外来务工人数已经超过了300万。随着部分在珠三角失去工作的农民工将目标转移到长三角,据当地劳务部门预计,今年到宁波找工作的人数增加了20%。
刚进雅戈尔的衬衫车间没几天,李海燕就被分配去缝口袋。现在一件衬衫的工序,已经被分成了70道,缝口袋也算是一道技术活儿。已经可以做整套衣服的李海燕,干起这样的工作来得心应手。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裁剪缝纫,在老家的时候还开过缝纫班,一次能教二十几个学生。
这家企业的人事主管周贞华说,企业现在最需要这样的熟练工人。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对整个经济大环境产生了影响,但雅戈尔衬衫厂的生产规模每年还依然在扩张,去年就曾经扩招1000多名工人。她发现,新招的员工当中有不少以前在广东打过工,或是在老家从事过相关的行业,有一些工作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他们成为了今年企业吸纳劳动力的重点。
“总数上的供过于求,无法掩盖结构性短缺的问题。”宁波市鄞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施国裕告诉记者,为了招到足够的熟练工,当地有的制衣公司除了到人力资源市场摆摊外,还专门派人到江西玉山和浙江桐乡等熟练工人较多的地区招工。很多企业盯上了这次因为经济危机而失去工作的工人资源,希望从中吸收优秀的技术人才加盟。
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提供一项服务,他们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用工的需求岗位和工资数。据工作人员介绍,春节之后,招收车工的宁波企业开出的月工资数最低为1500元,其中有经验的工人可拿到每月4500元。焊工的工资最低也有1200元,有经验的每月可拿到3000元。
“在浙江,经历了困难时期能够坚挺到现在的企业,各项生产基本趋于稳定,对打工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现在他们有能力吸纳好的劳力资源,也有了一定的挑选余地,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向。”施国裕说,“眼下,产业工人和管理人员跨区域流动相当频繁,劳动力市场也在悄悄洗牌。”
更多服装招商信息,点此进入
责任编辑:王晓楠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