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地方热点 > 合水镇8500蚕农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合水镇8500蚕农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8500蚕农人均年收入上万元。合水镇种桑养蚕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镇通过扩大种桑规模,改良蚕的品种,成立合作社,发展抽丝等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全镇发展蚕桑面积2.7万亩,带动8500多蚕农创造超过2亿元的年产值,人均年纯收入约1.7万元。

  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8500蚕农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21日上午,骄阳正烈。阳春市合水镇平西村蚕农黄圣球像往常一样采桑、喂蚕,忙碌了一个上午后,就和几个村民来到杨亮家唠起家常。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谁家的蚕养得好,谁家又卖了多少钱。“家里的平房能换成三层的洋房,全是靠养这些白胖胖的虫。”黄圣球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合水镇种桑养蚕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该镇通过扩大种桑规模,改良蚕的品种,成立合作社,发展抽丝等加工业,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全镇发展蚕桑面积2.7万亩,带动8500多蚕农创造超过2亿元的年产值,人均年纯收入约1.7万元。

  农户住新楼,昔日旧屋变蚕房

  记者来到合水镇平西村,看到村道两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几十座两三层的小洋楼,暖色调的墙体和光洁透明的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每座小洋楼的旁边,都有一座一层高的青砖或泥砖瓦房相伴。村民们说,青砖、泥砖瓦房是村民们养蚕的蚕房,也是以前他们住的旧房。

  蚕农杨天坤养的蚕这两天正在作茧。蚕房里,数以万计白胖胖的蚕虫蠕动着身体,慢吞吞地爬到覆盖在桑叶上的“蚕竹”上,然后寻一处安心地开始作茧。当“蚕竹”上的蚕虫数量爬到差不多的时候,杨天坤就把“蚕竹”靠墙立起来。他告诉记者,爬的蚕虫太多,“房子”就不够住,作出来的茧就会泛黑泛黄,价格就不高。

  杨天坤说,今年蚕茧价格比去年高,夏蚕28元/公斤,估计秋蚕35元/公斤。他家共种3亩桑田,每亩桑田收入约10000元,除去3000元/亩的成本,纯收入约有2万多元。“这两年,依靠种桑养蚕,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瞧!前两年我也住上了两层的洋房。”杨天坤指着自己的小洋房得意地说。养蚕赚了钱之后,他们一家6口也像其他村民一样搬出了“蚕房”,住进了新楼。

  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种蚕桑

  上世纪70年代,合水镇农户开始种桑养蚕,虽然价格一直较为理想,但分散、粗放的种养模式,一直制约着当地蚕桑产业发展。2009年,合水成立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蚕桑种植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为社员提供技术,并带动周边农户,合水蚕桑产业迈上新台阶。蚕茧价格每年增幅5%—7%,去年蚕桑产值达2.1亿元。

  合作社成立之后,迅速组织蚕桑种植大户参与其中,目前已拥有社员110余户,共800余人。合作社不断改良新品种,淘汰以前适应性、抗病性较差的台山蚕,引进抗病性较好的罗定蚕;为社员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举行培训班,提高农户种桑养蚕的技术,提升蚕茧的品质;同时,合作社还100%回收蚕农的蚕茧,实现供产销一条龙服务。

  合水蚕桑产业链分工明确,合作社负责引进蚕卵、技术指导和销售,专业培育室负责培育幼蚕,蚕农负责养蚕。负责培育的农户杨大顺告诉记者,一般来说,蚕卵经过5—6天的培育,便可以卖给蚕农养殖,大约25天左右便可以作茧。“培育是养蚕中最重要的环节,关系到蚕苗的质量和成活率。”杨大顺说,蚕虫娇贵,沾不得半点农药,需要十分谨慎。

  发展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

  “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蚕桑种植,但要将蚕桑产业做大做强,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努力。”合水镇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目前,合水镇共拥有8家加工蚕茧厂房,主要进行以烘干、分级为主的初加工及部分深加工。

  记者在惠民农民合作社看到,一堆上万斤的蚕茧堆满了约200平方米的厂房,8名农民正在对蚕茧进行挑拣分级。合作社社长杨邦进告诉记者,白色是品质较高的蚕茧,价格约7.6万元/吨,而泛黑泛黄的价格则约3.4万元/吨。“近年来,我们引进烘干设备,通过对鲜茧进行烘干、分级初加工,延长了贮藏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销路。”杨邦进说。

  除初加工外,合作社还拥有全镇唯一能进行抽丝、制被等深加工的技术。2010年,合作社开始进行蚕茧抽丝加工,并制成近千条蚕丝被。去年,合作社扩大生产,年生产蚕丝被2000多条。“制一条6斤的蚕丝被的成本约900元,而成品售价能达到1200元。”合作社相关工作人员说,深加工能大大增加蚕桑产业经济效益。据了解,该合作社还将扩建50亩抽丝加工房,扩大生产规模。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