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规章制度 > 不提供酒能否做好接待工作,心里没底

不提供酒能否做好接待工作,心里没底

虽然“禁酒令”的出台让上级领导下基层时减轻了“酒负担”,但对于一些基层单位来说,他们的“压力”反而增加了。不提供酒能否做好接待工作,心里没底。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上级领导感到“减负”,基层干部坦言“迷惑”。近日,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实行最严厉的“禁酒”政策在当地引发的不同反应令人深思。上级领导机关认为此举极大地减轻了下基层时“喝酒”的负担,而一些基层干部则认为,这个规定反而让他们“迷惑”,甚至倍感压力,因为长期形成的规则让他们觉得,不安排上级喝酒有些工作就是没做到位。

  近日,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明确了公务接待的有关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实行最严厉的“禁酒”政策。

  一位省级机关干部对此深表赞同。他告诉记者,规定的出台让他在下基层时可以“正大光明”地推掉“酒负担”了。“有规矩比没规矩好。过去一下基层就免不了喝酒,中午可能喝,晚上必须喝,有时候早上还得‘透一透’。每次都说少喝点儿,可每次也没少喝过。”这位干部告诉记者,当地基层的“习俗”,吃饭时每位基层单位同志都要向他敬杯酒并说段话。作为主宾,他只要和第一个人喝了,就要和接下来的每个人都喝。一圈过后,作为“礼节”,他还要再做一段总结讲话并敬一杯酒。“这还不算单独过来再敬的,最后总是头脑不清晰,做事效率差,还伤身体。”

  记者采访发现,虽然“禁酒令”的出台让上级领导下基层时减轻了“酒负担”,但对于一些基层单位来说,他们的“压力”反而增加了。

  如何在不提供酒的情况下,做好接待工作似乎成为他们急需破解的“问题”。记者曾在该省某县对外宣传手册上看到这样的推介语:“小城不大,风景如画。人口不多,贼拉(东北方言“特别”的意思)能喝。”

  “现在不让上酒了,就是在那儿吃饭,多别扭啊。”某基层单位办公室主任告诉记者,尽管有了“禁酒令”,但上级领导来时,他还是要委婉地问一下是否“整点儿”。

  “现在不让喝了,饭桌上也没啥人说话了。也不知道人家领导满不满意我们的接待。”这位办公室主任疑惑地说:“能否做好接待工作,确实心里没底。”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基层工作中长期以来的一些“积习”,“执行到不到位,一看领导带头,二看监督是否严格,两者缺一不可。监督到位,领导带头,下级才能真正地严格执行。”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