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世界服装鞋帽网的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第2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
在过去两年中,国际和国内经济低位徘徊,给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困难,也让行业和企业审视和反思以往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留下的产业结构性、产品结构性、企业经营理念中的问题,将低谷当作机遇,依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尝试,走上了升级质变的进程。本届大会的主题为“以创新和产业链合作驱动化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新契机、新活力”,试图从创新、趋势、合作等方面帮助企业梳理产业的格局脉络。
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核心
创新,不仅是技术上、产品上的创新,还包括与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一致的经营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技术的差距不仅影响到局部行业的竞争力,更影响到国家和全局长远战略的实施。正如高性能纤维及其材料对于国家战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化纤业必须关注全球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快化纤行业技术创新步伐,促进高新技术在化纤行业的应用。
差异化的百花齐放
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结构和产品线与市场需求的匹配,企业加强差异化纤维改性和高档产品开发,比如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新一代仿真(功能性)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等差别化纤维、竹浆纤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迅速发展,2013年化纤产品差别化率达到55%,高档面料及制品用化纤自给率达到82%;产业用化纤比例达27.8%。化纤产品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和附加值持续提高。
高性能纤维方兴未艾
近几年,高性能化学纤维领域发展迅速,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进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战略布局,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新产品个性化明显,高性能纤维的生产几乎覆盖所有品种。2013年国内高性能纤维总产能达到8.7万吨,实现出口共计3.8万吨,行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行业正向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和制备与应用过程绿色化发展。
常规产品高质多样
对于产业规模很大的常规产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化纤工艺、装备及生产自动化控制水平,重点解决生产装备的柔性化、常规产品的优质化,实现了聚酯涤纶、粘胶、锦纶、氨纶等大型成套装备的多样化、高效化生产。行业积极推广原液着色纺丝技术,加强化纤与下游应用的联合开发,加快发展高仿真、功能性、多功能复合等差别化纤维,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工艺升级与先进技术引进并行,常规产品品质更优,附加值显著提升。
绿色经济增添色彩
在重视环保的时代主题下,生物基化学纤维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化纤协会以重大工程专项推动产业化进程,把“三个替代”、“三个结合”和“三个重点”作为当前发展生物基化学纤维的重要任务,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强化创新驱动,成立中国生物基蛋白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了以壳聚糖纤维、PDT纤维、竹浆纤维和蛋白纤维为代表的生物基纤维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总体具有国际水平,为我国化纤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光添彩。
软实力同步提升
化纤企业的自主品牌意识正在逐渐形成,质量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体系普遍建立,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也在逐步展开。企业普遍认识到研发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未来发展永恒不变的核心。同时企业要在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储备、自主品牌的建立和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服务等方面全面出击。
合作
——与产业升级同步的趋势
由于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化纤业曾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中,生存总量和规模,投资规模不断上升。在遇到全球经济环境低潮的这个时期,结构性产能过剩、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挤压、较低的议价能力等导致了整体行业处于产业链利润的最低端。
在很长的时间内,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让企业可以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竞争多以简单的价格竞争体现,上下游关系也多呈现简单的买卖关系。企业通常以单打独斗的方式运营,理念上形成了很强的排他性。这些在需求出现波动和低谷的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
{page_break}
合作发展可突破障碍
转型升级的进程,让企业和企业家站在更高的高度重新定位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以全球的眼光配置资源,以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开始多种模式的产业链拓展和融合。这无疑是企业家经营理念上的一个飞跃。其中,合作发展是企业一致认同和选择的手段。
面对新的趋势,企业开始解决各自在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打破自身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依靠各自的资本、资源、技术、渠道等优势形成了多种模式的合作。
向上游发展的探索
针对局部产能过剩、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原材料成本挤压、较低的议价能力等导致整体行业处于产业链利润最低端的局面,通过成本控制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部分企业选择了进一步向更上游领域延伸,以规模化、低成本优势取胜的策略,对国内和国际的优势资源进行配置;在上游行业的集群地进行加工、储运、渠道的资源整合;利用资本运营工具进行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获得优势资源等等一系列行为都不失为一种摆脱原材料成本束缚,获得稳定可靠的原材料渠道的尝试。
联盟是助力器和孵化器
在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创新和应用所需要的资本、人才储备、科研和实验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难题。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牵头组建的多个产业战略联盟,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将业内原本分散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上下游产业资源整合到一起,让企业能依托自身已经具备的条件以多种合作的方式加入到这个平台上来,帮助企业摆脱资本和技术储备上的制约,更快速地将创新产品产业化。
打通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在技术创新为大方向的前提下,技术进步将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更加细化,产业链中的各方都需要巩固和加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由同业或联手产业链上企业合作组成的战略联盟方式,让企业更有机会与市场贴近,建立对市场需求反应更快速、更通畅和立体的研发和营销体系,实现产品快速产业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商业目标。
目标一致的战略联盟,让合作各方利益在共同体内能够实现,这是产业链提升至价值链的体现。企业可将品牌的影响力通过联盟的合力发挥到最大程度。
趋势
——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
在“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的关键节点,欧美经济体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的经济结构调整新格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风起云涌的科技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给市场带来的错综复杂的新环境。只有冷静和正确地判断这些新的趋势,发现新的契机,才能让产业和企业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上明确方向,找到新活力。
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绿色发展除了要求更新制造设备、工艺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还要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再生化学纤维的产业化。基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对于有志于建立百年化纤企业的企业家来说,生物化和循环利用或许是中国化纤业未来长久发展的立足点。虽然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但是不可否认它在产业未来发展战略上的重要意义。当前已经开始和应用的生物基纤维技术、再生化学纤维技术以及其他纤维素纤维等,将在未来为企业打开新的空间,全球的科技创新潮也将推动这场革命。
{page_break}
产业链转移新格局
这几年中,我国的制造业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规模化地转移,或者向其他国家转移。我国化纤行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东南部地区的能源和用地情况都十分紧张,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由于处于化纤产业链下游的纺织业的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沿海地区是我国纺织业的传统产业基地,因此产业链的对接是前提。国内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现象将为化纤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
自贸区的机遇和潜力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中国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强调空间、格局、领域的扩大提高。上海自贸区正是在这一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