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财经词典 > 境内多家机构打新资金为何“空手而归”?

境内多家机构打新资金为何“空手而归”?

由于市场早已收到“阿里巴巴定价将理性偏低”的风声,机构普遍认为“买到就是赚到”,所以市场上“阿里打新”硝烟弥漫,而且门槛不低,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资讯吧。

  1 IPO玩法不同 美股是分配A股才抽签

  “阿里巴巴这样做也没什么错。”不少内地基金人士承认。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介绍说,美股IPO没有针对散户的随机抽签原则,而是由各大承销商各自划分额度,发行人也有权决定选择性接受投资者。而在一般情况下,投行则更倾向于主权基金、大型公募基金等长期资金,同时也会照顾老客户。而这次剔除掉零售投资者也可能是阿里方面做出的决定。内地基金专为阿里IPO“打新”发产品不专业,不是报个认购额度上去,就能按比例“打”到多少。

  2 内地基金炒短线 阿里更愿国际机构长期持有

  内地一家保险公司人士说,这次阿里巴巴希望股价稳固,希望投资者锁定期比较长,而券商和基金都喜欢套利,经常一上市就把股票卖了,因此,这次内地获配较多的都是较长期配置的保险公司,而券商和基金获配额度都很少。

  阿里巴巴也多次透露,此次尽可能地以保守定价为市场降温,从而换取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进场。

  3 内地基金“挂羊头,卖狗肉”做法引阿里不满

  早在今年6月,针对部分基金推出的“阿里巴巴打新”项目,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指出,参与打新出于市场宣传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承销团队全部来自于国际一线投行,其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打新基金”是否能够获得配售份额并不确定,即便拿到也应是较小份额,并不足以实现产品宣传所称的高额回报。

  该人士说,更大的可能是,基金设立的打新项目,应该是针对诸多新股投资的一揽子基金,阿里巴巴股票只是其中一只,只不过因为阿里巴巴的IPO过于引人注意,因而被基金们拿来作为宣传方向,以便扩大基金认购规模。

  另外,就嘉实基金来说,其看重阿里巴巴新股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嘉实基金原本计划依托其股东德意志银行来获得部分阿里巴巴集团股份认购份额,希望将出海打新流程走熟,为后续与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合作奠定基础,并吸引更多用户走向境外市场。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