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招标投标 >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从综合招投标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迈进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从综合招投标向公共资源交易改革迈进

  近年来,荆门市公共资源交易在推进“一改三化”(资源交易改革,综合监管科学化、平台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的基础上,坚持“三创三提”(创新提速、创优提质、创高提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大迈进,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和效益不断创造历史新高。

  近年来,荆门市公共资源交易在推进“一改三化”(资源交易改革,综合监管科学化、平台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化)的基础上,坚持“三创三提”(创新提速、创优提质、创高提效),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大迈进,公共资源交易规模和效益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在交易范围上,真正实现了从综合招标投标向公共资源交易的迈进,交易范围从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医疗器械等招投标扩展到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以及其他特许经营权出让、前期物业服务和供电工程非物质类招标、bt/bot/btr招标等类。2013年全市公共资源累计进场交易710项,交易规模126亿元,分别增长13%和36%(其中市资源交易中心300项,交易规模80.7亿元),平均投资节省率11%。今年1-8月,全市进场交易项目509项,交易规模89.73亿元,平均投资节省率11%。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先后被评为“全省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为服务“实力荆门、文化荆门、生态荆门、幸福荆门”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综合监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开门纳谏,多次召开座谈会议,广泛听取和征求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评标专家等招投标各方主体意见和建议,针对要求提升评标质量和公正性的建议立改立行,探索建立重大项目专家监标制度。对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的投资总额估算价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和投资总额估算价不足3000万元但属重大基础设施或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评审环节(含评标、资格审查)引入第三方监督,在荆门区域专家库抽选一名监标专家对评审过程进行现场监督,保证招投标评审的公平和公正,提升评标质量。为了不增加业主负担,监标专家劳务费用统一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支付。在今年进行的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和投资过亿元的市二医内科大楼建设等重大项目开评标过程中,都启动了专家监标,得到了招投标各方主体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较好效果。延伸综合监督范围,建立标后“飞检”制度,每月随时随机抽选2至4个建设项目进入施工现场检查,检查施工企业以及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是否与中标公示一致、是否在岗履职履责,并建立监管台账,与行业监督部门信息共享,加强项目标后监督管理,遏制项目经理、总监等关键岗位人员不在岗以及违法分包、借资质挂靠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推广重大项目联合监管经验做法,将重大项目联合监管作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重要举措写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投资额达到3000万元的政府投资项目,都会启动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建立监管台账、档案。

  ——防治围标串标。不断创新和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探索“五招”,有效地治理围标串标。中介机构遴选招。对于政府投资依法必须招标的重大项目,鼓励业主在中心通过招标、比选、竞价、谈判等方式确定招标代理,最大限度解决代理成为“买办”、“中介不中”问题。土地项目摇号招。从2010年开始,针对标段划分多、投资规模小且技术含量低的土地类项目,引入摇号方式。在中心招标师主持下,按照事前确定的摇号规则,随机摇号来划分标段、确定投标人,甚至直接通过摇号确定中标人,封闭围标串标时间和空间,有效防止围标串标现象发生,该创新方式被省国土资源厅向全省推广。小型项目打捆招。对于国家投资农村安全饮水和社会发展项目,由于投资分散,单个项目通常投资规模小,如果一项目一招标,势必大大增加投资成本,因此采取了同类项目打捆招标方式,大大降低了招标成本,防止了招标走过场或规避招标行为。2013年进中心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2个,交易规模1.81亿元、中标金额1.54亿元。招商项目跟踪招。围绕服务“中国农谷”和“振兴柴湖”两大战略,对招商引资的文化创作交流基地和旅游环线等项目采取预约服务,打造“绿色通道”,联合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对招标投标过程跟踪服务,使业主少走弯路,加快项目进程。重大项目联合招。针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标前预约提前介入,会同财政、审计等行业主管和建设业主等部门和单位成立联合小组,制定详细工作推进步骤和措施;标中严把操作关口,严把项目备案、信息发布、保证金收退、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结果公示、资料留存建档等操作关口,加大现场见证管理力度。

  ——推进资源交易改革。全面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推广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对原有3个试点乡镇进行了督查、总结;对所有县市区开展了摸底、调研,组织县市区资源交易局和乡镇人员近20人赴黄冈罗田培训、学习;印发《荆门市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对机构职责、建设标准、交易流程、组织实施等统一要求;通过财政拨付专款购置设备对9个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专项支持;组织专班深入所有试点乡镇指导督办;今年9月10日在钟祥胡集召开了全市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试点建设现场推进会,省资源交易局副局长乐绍山一行出席了推进会,推进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

  ——制定服务标准求严。今年该中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制度体系,涵盖了业务工作和服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对全体人员服务理念、能力素质、工作行为、日常管理等全面进行优化。从“平台统一、礼仪文明、程序规范、制度高效、质量优良”5个方面提出了中心服务标准化的57项具体内容,严格“四项标准”,实行功能、信息、环境“三统一”,礼仪服务“四个好”,重点规范“五项流程”,落实“六项制度”,通过明确目标要求、责任人和检查方式,做到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中心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今年4月中心通过认证,荣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推行“四项服务”求优。该中心围绕项目交易,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推行“四项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是自己负责的,认真办理,不是自己负责的,主动引荐;推行限时办结制,做到“五个即时”:即时登记备案、即时发布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即时抽取评审专家、即时安排交易场地、即时退还保证金,确保准时、规范、高效;实行一次告知制,做到资料齐全一次办成,资料不全一次性告知其所要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的全部材料或不予办理的理由;推行重点项目全程服务制,针对一医南院、二医、公安局附属楼、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工程等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进一步简化办理程序,实行“保姆式”服务,招投标过程全程留痕,确保项目进中心平台科学有序,高效规范运行。

  ——优化操作流程求快。该中心以服务高效为目的,编印服务指南,缩短服务流程,将“三网”和现场运作流程从19项缩减到11项,制定了中心“三网”运作流程和现场运作流程图,明确了项目登记备案、招标公告发布和网上报名等11个具体操作步骤,上墙公布。并将流程固化,实行节点控制,环环相扣,问题倒查,确保高效快捷。

  ——拓展交易范围求新。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土出让、产权交易、医疗器械五大公共资源交易基础上再度拓容,实现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物业服务、供电工程非物质交易新进中心。建立了我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招拍挂程序及工作流程,从进场交易范围、职责分工、信息公开、网上交易等方面进行了职责明确,目前共有31宗2019亩土地在中心进行交易,交易金额9.5亿元;该中心在城区全面推广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工作,小区规划总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都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对我市中心城区新建住宅小区供电配套工程非物质招标将全面进入中心集中运作。同时开展项目法人、bot项目和特许经营权的招标,现已完成城区东西外环绕城公路bot建设、城区垃圾处理厂沼气发电特许经营权等项目招标工作。

  ——严把重要关口求廉。主要是严把“四关”,力求程序规范、公正廉洁。严把登记备案关,认真核对项目审批或核准手续,做到资料完备,程序严密;严把现场管理关,加大见证管理工作力度,对信息发布、评标专家的抽取、评标等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做到台账管理,责任到人;严把保证金收退关,严格执行《荆门市投标保证金收取与退付管理办法》和中心保证金网上收退操作流程,进行投标保证金统一收取和退付服务,做到无差错;严把档案收集关,全力推行“一标一档”制度,加强进场招标投标项目档案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原名市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成立于2008年7月,负责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与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为市政府派出的正处级参公事业单位,2013年4月更名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今年6月调整为市政府派出的正处级行政机构。下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高配副县级,主要职责是为全市依法必须招投标的工程建设项目、采购项目、服务项目、产权交易项目、经营性土地出让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等统一提供场所、设施、信息、咨询、见证服务。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