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德国“工业4.0”战略,是指2013年由德国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专门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即,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这也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在绿色制造的背景下,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在网络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全面竞争优势的一个工业发展方向。
作为德国老牌传统的制鞋行业,在这样颇具划时代性质的变革背景下,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和应对呢?
笔者作为德国著名LLOYD制鞋企业亚洲技术合作伙伴,受邀到他们位于德国苏林根(Sulingen)的最具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制鞋生产中心参观访问。中心负责人MRS. BERNHARD GEERS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为我们介绍了LLOYD企业的历史以及现有的企业在当前制鞋行业中的现状。经过全面参观和了解,笔者基本总结出了德国传统制鞋企业能在工业4.0时代保持长足发展动力的几个特点:
一、产品设计虚拟化
用数字化的3D/2D技术,对尚未确定好的鞋样设计、组合,配色、局部款式,还在设计研发过程之中并未被实际制作出来的产品进行虚拟化演示,先通过内部人员的讨论、研究以及预先测量出其工艺的搭配及合理性,通过全方面对比寻求一种最佳的方案,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品牌粉丝群参与设计及意见,进而快速反应,设计命中率大大提高。这种虚拟化的设计方式即便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也非常容易,成本很低,相比传统的手工实样打版,逐个设计试样再确定要节省很多时间及成本。
二、制作工艺标准化
德国产品因其制作精良而举世闻名,在制鞋业上他们同样在所有细节上追求完美。在订单少量多样的背景下,他们大量引入数控设备来解决模具多样和小批量产问题。他们在制鞋程序前端的皮革裁断上基本上都采用了数控皮革切割机,甚至要求帮他们生产的亚洲企业也使用同类型的切割机,以保证其制作过程的灵活性。这便是德国制鞋企业的价值取向跟亚洲传统制鞋企业的区别所在。
三、生产技能艺术化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德国制鞋业的工人在生产鞋子时充满了热枕,对技术的专注、投入和自豪让人感觉他们不是在制造产品,而是在创造艺术创造美,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操作者对皮革处理方式的熟练认知和亲密感触。制作过程中不少鞋子要上光、打腊、擦色、甚至进行改色、喷涂,每一双鞋处理的部位都不一样,操作人员全凭自己的专业经验和审美眼光来完成这些找不出瑕疵的产品。正因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的用心投入,才保证能做出顶尖品质的产品。
四、局部流程自动化
LLOYD生产中心的生产车间基本上都采用了机械化,包括自动化的流程。凡是能够用自动化设备来替代的一定用机器换人,尤其是危险程度比较高的程序,如鞋底起毛、刷胶、抛光、打腊等,都全部用自动机械臂或专门机器处理。传送环节就更是全部自动化,机械(臂)式的传动减少了人员的来回走动,减少人力投入。
五、匹配物流智能化
LLOYD制鞋生产中心最让人惊叹的地方,是他们在2013年年底建成的,有25米×75米×17米高,匹配电脑智能化的物流仓库。作为有百年历史的制鞋品牌,不仅在全球有很多专柜和专卖店,同时还要在网上销售,如何方便快捷地支持物流系统确实是一个大工程。为保证全球销售的顺畅无阻,LLOYD公司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并最终建成了电脑仓储物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工厂生产出的成品鞋在打好包装贴好条码后全自动进入物流仓,物流仓接收订单需求后,通过电脑智能系统基本上可在两分钟内就从仓库中自动取出货品并配送到发往不同地区的物流车中再转至相应的门店,大大提升了门店补货的速度,节省了成本,加快了周转,成为LLOYD公司在行业中始终占有竞争优势保证。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体系保障,而德国工业4.0的战略路线图,更为像LLOYD这样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指明了持续发展的方向。今天的中国正如同19世纪晚期的德国,也是追赶型的崛起国,尽管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甚远。面对诸多挑战,吸取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摆脱困境、再铸辉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