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时光印记的物件”,这是手工皮具爱好者对它的爱称。的确,相比于其他的手工和收藏,皮具更具有实用性,也能历时长久,因而被众多爱好者深爱。年轻的妈妈小青就是其中一个,过去的5年里,她先是买,后是学做,囤了上千尺的皮子,却又因制作难题难以攻克差点放弃,如今她已经成为“上了路的皮具学徒”。那些低头伏案的夜晚,对她来说是享受和乐趣。古人说,“三十不学艺”,对小青而言,她希望手工技艺能成为传家的“宝贝”。
皮具资深粉工作间像“车间”
小青在银行工作,2010年起初涉手工皮具圈,虽然是业余的但水平受到圈内公认。
几年前,她还只能做些简单的钱包、钥匙包,手机套,如今她可以做出几十个款式的皮包,还尝试着给宝宝做皮鞋。“这几年,业余时间都放在照看孩子和做皮具上了。”小青笑着说,儿子健康可爱,做皮具的手艺一直在进步,让她觉得时间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小青带着记者参观了她的“工作室”:她家两居室中的一间。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几乎是个皮具车间,有做成的、没完工的皮具手包,有堆着的一层层的皮子,靠墙是个1米多宽、3米长的大工作台,上面各种操作工具、颜料、油脂码放得整整齐齐,有上百种之多。“我倒不是装备控,这都是做活时需要的。”她说,做皮具是个“大坑”,跳进来后一直在花钱,这些年各种花销加起来接近5万元了。“喜欢啊!”
从小是手工达人学皮具一度放弃
这么多手艺,怎么爱上了皮具呢?小青说,她从小喜欢做各种手工,是受了家里的影响。“妈妈就是小时候自学做衣服,家里的衣服多数是她做的。”小青说,她自己开始没有固定的爱好,东一下、西一下,看到漂亮的、好玩的,就琢磨着自己试试。这些年,她学过串珠、十字绣、拼布布艺,还学过剪纸,也跟着妈妈学会了做衣服,但这些都没有让她感到特别喜爱,“难度也没那么大,学一阵就差不多了。”
直到2010年,小青遇到了手工皮具。“好像打开了一扇门,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东西。”小青说,原色的植鞣皮革、精致个性的皮具小物件、“养牛”(随使用时间,牛皮颜色渐变)的乐趣都让她欲罢不能,成了铁杆粉丝。“手工皮具虽然费时费力,价格比普通皮具贵了不少,但它的品质是没得说的,比起奢侈品又划算多了。”
“收”了多件别人做的手工皮具后,小青想,“别人做我为什么不能试试呢?”当时行内不少人是自学或半自学上道的,小青认为自己也可以试试,就托人买了一卷日本牛皮,开始了自做的路。
不过进来没多久,小青发现自己想简单了。“皮具的工艺要求高多了,也难多了。”她说,从下料、切割,到钉斩、削边、缝针、上链、染色,“每个环节都有几个难点,一个处理不好就做不成。”她说,比如钱包,看着是把几块皮子缝在一起就OK,但实际上每一层皮子厚薄都是有讲究的,“内层的皮子要用薄的,而且要边缘处理打薄,否则根本折不起来,没法用。”
做了一阵简单的,小青开始学“进阶”,却遇到了处理不了的难题。“给皮具上拉链很麻烦,掌握不好技巧是个大难题。”小青说,由于没有名师指导,她花费了很多时间,摸索了几次都失败了,特别受打击,“有一阵都放下不做了。”
幸好,最后这个难关被攻克了。“做皮具是进门容易进阶难,要不是以前掌握了其他的手工技巧,可能真坚持不下来。”她说,以前学的剪纸、缝纫、布艺等,最后都用在了皮具制作上。
囤了近千尺皮料甘做“赔钱的买卖”
成为了皮具达人,小青的作品不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用,在皮具的论坛、QQ群里也成了爱好者们追求的“好物”,以至于她的作品做完后刚拍个照片发微博微信展示下,很快就被人要走。还有全国各地的爱好者找她定制,以至于记者采访时只能找到四五件成品和半成品。“基本上做好就发走了。”她说。短款的皮夹子300-600元,耗时4-6个晚上;长款皮夹子和手包价格相仿,起步1000以上,一个月能做2-3个。
“都是交流,可不指望这个赚钱。”小青说,从进入皮具这门以来,她投的钱比收入的要多了太多,大都是用在买皮子和工具上了。
在小青的工作室,记者见到了足以开个毛皮铺子的各种皮子:植鞣皮革、铬鞣皮革、鹿皮、羊皮,还有特殊工艺的“疯马牛皮”……“好皮子要抢购啊,遇到好皮子马上把持不住,就怕以后遇不到。”小青笑着说,她的“败家”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快熟悉了各种皮质的特性,涉猎的皮具种类更多。她告诉记者,这些年她囤积的皮料有近千尺了。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