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是靖江街道的传统主导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枷锁,创新和拓展生存空间,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今年以来,靖江的传统纺织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让企业升级出滚滚红利,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进一步擦亮靖江作为“中国服装面料名镇”品牌。
走进杭州兴农纺织有限公司的5号生产线车间,偌大的车间里,记者只看到工人邱于田在工作。而他仅仅就负责给机器添加棉花原料,并根据订单上的原料配比,操控机器进行生产,如此简单而已。
“以前,自己厂里的生产设备较为落后,产品在市场上又没有竞争力。如果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话,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该公司总经理王亮坦言。
王亮第一次接触“机器换人”是在15年前。当时,他狠下心,投资1000多万元,将小型剑杆织机全部换成了宽幅提花织机。投产后不仅工人数量减少了近300人,而且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不少客户因此指定要兴农的产品。
初试牛刀,王亮感慨“机器换人”获益不小。今年3月份,他投资近5000万元,从德国引进的一条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了。和过去的设备相比,这条全新的生产线节省了60%的人工,效率却可以提升30%,每天最多可生产无纺布16吨。
“工人数量少,这是最明显的,一条生产线只要6个人。除此之外,产品质量又有了新的提升,特别是无纺布的拉伸性更强了,比普通的无纺布能高出40牛顿,而且布面几乎无杂质,清洁度也更高了。”该车间主任杨中频表示,“虽然生产流水线要几千万一条,但划得来!”
目前,兴农引进了4条全自动无纺布生产线,月产无纺布达1200吨。因产品工艺技术含量较高,深受欧美和日韩客户的欢迎。今年1到9月,兴农纺织实现销售产值2.29亿元,同比增长40%。
兴农纺织的尝试,在靖江纺织企业中并非个案。据悉,金峰纺织、兴富布业等多家企业先后淘汰传统剑杆织机200多台,新增针织圆机206台,并实现减员100余名,新增产值1.5亿元。
而“机器换人”战略只是靖江街道防止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的其中一个突破口。最近,杭州福恩纺织有限公司通过了日本“优衣库”的验收,被对方纳入合格面料供应商名录。是什么让福恩的产品受到了知名品牌的青睐?答案就是不断创新的产品及其高品质管理。
“一方面,我们不断引进专业人才,扩大公司内部的产品研发团队,另一方面,我们还与意大利设计师合作,增强研发力量。目前,公司每个月研发的新产品数量都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公司行政副总卫才洲告诉记者。此外,该公司每年新产品的销售额就占了整个营业额的30%左右,而公司每年还要将销售产值的8%继续用于产品创新。
依靠科技创新,让这家传统的纺织企业深深地烙上了高新的印记,并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1到9月,福恩纺织实现销售额4.57亿元,同比增长21%。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