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妈妈来说,宝宝的衣食住行都是头等大事,一点不能马虎。不过近期多地曝出儿童服装抽检不合格的消息,人们熟知的优衣库、H&M等品牌也登上“黑榜”。昨天有消费者向记者爆料,她在苏州某H&M 门店购买的一款婴儿包屁衣原先的B类标签被新贴的A类标签覆盖,怀疑门店有“弄虚作假”的嫌疑。
换个标签就升级“障眼法”让人傻傻分不清
记者根据铁丝提供的图片,在位于观前街的H&M店里,找到了这款白色包屁衣,规格为66/44,售价为129元,标签上执行标准信息写的是A类婴幼儿用品。但通过仔细观看记者发现,这张标签是后来贴上去的,底下覆盖的标签上显示执行标准是B类”。无独有偶,在园区圆融星座的H&M店,记者发现一款在售的碎花背带裙存在同样的问题。
同样的一款产品,换个标签,摇身一变就从“B类”变成“A类”,H&M的这一“障眼法”让人摸不着头脑。爆料的消费者气愤地对记者表示,其实自己不太清楚这两类区别在哪里,只是门店的这种做法有点“弄虚作假”的嫌疑。
调查发现,H&M童装标签还存在别的问题。在观前的H&M店,记者注意到,许多同款同色甚至是面料都一样的衣服,100或小于100厘米(身高)的标签上标注着“A类婴幼儿用品”,但大于100厘米的却变成了“B类”。
小宝宝衣服必须是A类近半消费者并不了解
服装类产品A类和B类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早在2012年,修改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就被全面强制实施。按照国标,服装分为A、B、C三类,一般我们穿的衣服都是B 类,只有不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才是C 类,但3周岁以下、身高在100厘米以下的婴幼儿的衣服必须是A类。
根据规定,婴幼儿服装必须标注上“婴幼儿用品”“A类”等字样,同时还要标清产品规格。否则产品将被实行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而实际上,不少妈妈却对这一标准并不了解。参与记者调查的247位消费者中近半“对婴幼儿服装的国标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听说过”。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我也算是一个细心的人,给孩子买衣服都会看看材质、成分,但是不是A类还真没注意过。”回去翻出了不少儿子的衣服,她发现不少衣服的标签信息都不全面,没有标注“婴幼儿用品”,也看不出是否为“A类”。
材质款式固然重要留意标签很有必要
那么在生活中,妈妈们给宝宝选购衣服主要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记者微信调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在品牌专卖店、网上和实体小店给宝宝买衣服,有超过95%的消费者购买婴幼儿服装时更看中的是衣服的材质,其次是款式。消费者“笑脸”称,她给孩子买衣服大都在品牌专卖店购买,偶尔也会在超市大卖场或实体小店购买,但从来没有注意过标签。
记者告诉大家,在选购婴幼儿服装时一定要先看吊牌标签,如果标注都不规范,那么初步判定就不能选购。其次,如果一些纺织品有特殊气味,如霉味、汽油味等,这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药剂残留。另外,大家买回新衣服,特别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不管价格高低,都最好先洗后穿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