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肯定会有30%以上的实体店倒闭,与此同时,可能也会有70%的互联网公司倒闭。10月23日,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上,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作出如此预测。
实体的零售店在未来如何发展,这是全球零售业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孙为民说,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实体店面是不会逐渐消亡的,这是毋庸置疑的。能够适应未来生存的企业是基于互联网的零售企业。
这其中的根源是,谁适应消费者谁才可以适应未来。在未来,消费者再也不可能退回到非互联网时代,信息闭塞、没有自主选择的时代。
创办于1990年的苏宁,至今已有24年历史。线下实体门店1600多家,线上苏宁易购国内领先,年销售额超过两千亿。苏宁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方式引领零售发展新趋势。
孙为民说,实体店面互联网化需要至少从三个方面去改造和变革。
一是,实体店面的购物流程互联网化;二是,未来的实体店面要体现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如非商品的服务。最后,在实现企业零售业务互联网转型后,构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的盈利模式。
“把实体店面打造成互联网化店面,这是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孙为民说,我们正在思考商业资源变现。当平台建立后,还可以为消费者和供应商提供新的增值性服务,比如说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等,这些都是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相关链接:
刘洪在京东旗下“拍拍微店”上的开店流程比淘宝简单许多,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这期间还可以上架新商品,以及让商品数据在网页和手机上保持同步更新。此后刘洪的店——“一米风尚”内的商品广告会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微信、手机QQ和广点通里。广点通是腾讯旗下的移动广告分发平台,那些附在微信公共账号文章末尾的广告就出自这里。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试图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会直接点击这些广告,此时他们就会进入与微信对接的商品页面,通过刘洪事先绑定的微信服务号进行咨询沟通,最后用微信支付完成交易。
刘洪三年前从华为广告部离职,加入了网购创业的浪潮。在最辉煌时,他的服装网店年销售额曾经达到近千万元,不过此后就开始越发吃力,竞争的激烈程度超出了他们这样的个体创业者的想象。2014年9月10日,拍拍微店宣布内测,刘洪被它可以与微信公共账号绑定的特点吸引,将店转移到了微店之上。
对于试图进入C2C领域的京东来说,刘洪的例子带有积极意义,意味着业界认为将要“爆发”的移动购物趋势可能真的会发生。10月22日,京东宣布拍拍微店结束内测,向更多人推广。同一天他们还发布了一个名叫“拍便宜”的新产品,可以在微信上发动好友凑单团购,让商品在朋友圈里传得更广。
“我们招商的最大优势就是启动快,只要商家通过我们的平台积攒到3000个粉丝,就足够自己运作起来了。”京东副总裁兼拍拍网总裁篑莺春说。她透露借助微信和手机QQ的广告流量支持,“拍拍微店”上线一个月内就积累了1000家商铺和数千万活跃用户。
来自京东投资方之一、腾讯的资产从中起了作用。2014年3月,腾讯宣布入股京东15%成为其第三大股东,付出的代价除了2.14亿美元以外,还包括令外界眼红的微信和QQ客户端的广告流量入口,并将原本腾讯旗下的拍拍网、易迅以及QQ网购都打包了进去。
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留下的是一段惨痛回忆。为了与阿里巴巴抗衡,它按照C2C、B2C和支付的板块分别搭建或收购了拍拍、易迅和财付通,但腾讯电商常年以来一直毫无起色,其中收购而来的易迅甚至三年净亏损9.2亿元,最终决定放弃自营电商业务,转而入股京东。
尽管以B2C业务起家,但京东也并没有打算放弃C2C,这块市场可能仍然具有很大的前景。一份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认为,尽管2013年来中国C2C市场的增速同比下降了40%,但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却同比增长了165%,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C2C。在传统B2C电商市场,阿里巴巴和京东的两强局面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但C2C市场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这种局面此前还没有人经历过,人们的购物行为会更加碎片化,或者会根据一些朋友间的社交关系来做出决定,传统的广告式的销售方式作用减弱,即便大公司对此也所知不多。出于某种急迫和不安全感,在2013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甚至对无线端业务团队发出了“灭掉淘宝”的指示,并且在上市前,阿里巴巴还相继收购了移动浏览器UC、高德移动导航等企业。
看看刘洪的个人经历就很能明白这一点了。在他将自己的店搬到拍拍微店后,国庆期间居然给他带来了10万的日营业额。这很像电子商务刚刚在中国方兴未艾时的情景,那就是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创业者,任何人都有机会。
京东下了一个赌注:围绕移动的C2C业务还远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建立起足够的优势,并且它还获得了微信和QQ的流量入口,后两者还提供了很多对准备开店的卖家来说几乎完全“免费”的支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