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专家时评 > 钮文新:冷静看待服务业

钮文新:冷静看待服务业

李克强特别强调了“四中全会”正在酝酿的、“升级版”的依法治国方略,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助推器”。

  尽管中国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只有7.3%,但我们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允许中国经济长期盘亘在恶性循环当中,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我认为,所谓经济的良性循环状态至少要有这样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增长是靠企业、尤其是民间资本的主动性投资拉动,而不是没完没了地依赖政府投入。现在看,我们还不能确信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但总体情况要比过去好,或者说: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要实现良性循环,关键是中国必须相应调整货币政策。改变过去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做法,而更多地转向拉动中国经济的内需。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好的迹象,但充分性尚显欠缺。当然我们也该理解,货币政策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允许一个逐步的过程。这也是客观要求。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时所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我们坚持区间调控的基本思路,只要经济增速保持在7.5%左右,高一点,低一点,都属于合理区间。尤其应当看到,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调控的下限是比较充分的就业。” 所以外界在解读中国经济时,也要及时切换新思维,别再将眼睛只盯在GDP增长率的小数点后几位上,多关注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席话实际就是针对“良性循环”的表述。

  从近一段时期高层的表述看,中央对经济良性循环的看法更多地偏向于结构。10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第21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财长代表团时说:关注GDP增速数字是必要的,但只关注GDP增速数字不免有失偏颇,因为中国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要的是更有质量、有效益、合规律、可持续的增长。

  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了GDP增速放缓背后的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如,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业态加快涌现的结构优化更趋明显;改革催生的、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正在加快成长,企业和市场的活力正在不断释放;就业、节能降耗等指标好于预期;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同时,李克强特别强调了“四中全会”正在酝酿的、“升级版”的依法治国方略,也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助推器”。

  我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总体判断是对的。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离不开总量政策(货币政策)的配合。因为,对于一个国家和企业而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都意味着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两个部分。从增量看,它离不开新的投资,也只有新的投资集中到新的方向,产业结构才会变化;从存量看,传统产业涉及整个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的必需品,尽管存在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但毕竟不只是简单淘汰的问题,而是需要升级换代,这也需要新的投资。

  所以,我们需要清醒。如果没有“新投资、新活力”,我们就不可能有“新经济”,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规律。中国需要的是新生和淘汰并举,而且新生要大于淘汰,这才可能保持GDP正增长,才有良性循环的基础。所以,我们的政策必须兼顾结构与总量的配合,这是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必要条件,也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