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从指数看,10月开盘至今,调整力度并不大。尽管如此,大量个股却出现了力度超过10%以上的调整。从公募、私募基金的净值来看,这两周几乎都出现了幅度不等的回撤。除去纯粹炒作热门股的超短爱好一族,我想大家的感受都会差不多。
2006-2007年那次牛市,来得猛也去得快,副作用是又导致当时多少做实业的不务正业。高层现在强调就业率的地位高过GDP,所以我的结论是“显著的指数牛市”在近年是较难出现的。牛市会发展得不知不觉。或许真的要到10年之后,才会猛然发现,这期间,竟身在如此庞大的一个牛市而无知觉。
这种不知不觉,喻为“大牛无形”。因为无形,所以难有疯狂。去散户化的意图一直都存在,就国际成熟股市的发展经验而言,高层或者希望未来A股应该更多的是机构之间的博弈。那散户干嘛呢?把钱交给基金。
本栏屡次提到公募基金制度可能的改革,是希望以制度改革来激发真正的人才上位。只有做好业绩,才可能吸引散户把钱放心地交给基金打理。之后才是资本的开放(沪港通作为实验第一阶段)、人民币的强势地位确立,以及未来和数量级的国际资金博弈。而这些程序,目前才只是故事的引子和梦想愿景。
现在活跃资金所做的,就是尽量玩不会过于影响指数的那些所谓的8类股。而要玩转这些股票,必须要有好的故事背景。国企改革也好,新兴产业也好,正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大时代。这期间,资本市场一定会出现更多的并购、重组,求得资源整合。这才是那些目前估值高企的小市值股票们未来真正故事的高潮。
最近看私募基金排行榜,截至10月17日,今年收益排名前10位的阳光私募中,泽熙投资占据了4席,更让人称奇的是,排名第一的泽熙3期,今年以来至今收益率接近150%。有朋友称中国这么大,出几个天才级别的人物很正常。而我想表达的是,这或许正是客观佐证了目前的市场处在“大牛无形”状态。否则就算天才,恐也难做到如此佳绩。
策略建议上,继续维持逢低吸纳的思路。布局上,偏激进型投资者可关注三季报出完后例行可能炒作的年报概念股。稳健型投资者则遵循挖掘各大新兴产业爆发周期,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国企改革、军工强国、新能源战略、并购重组等等,都是可以继续逢低吸纳的标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