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陈龙在蚂蚁金融分享日上演讲全文:
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产品本身,主要讲的是互联网金融未来的逻辑,因为金融是有本质的,把这个逻辑讲清楚了,可以帮我们理解未来。
第一,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制度所理解的未来。宏观的角度怎么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在这里先讲一本书,叫《21世纪的资本论》,刚刚在中国开始上架,这本书出来以后得到全世界经济学家的追捧,大家都在热议这本书。为什么会有人讲资本论呢?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经济制度都有一个资本论,所谓的资本论就是资本和劳动力如何做一个有效的结合,才能够去推动经济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和劳动者的分享是不是公平,效率和公平是每个经济体都面临的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有资本论。马克思会说资本家和劳动者是搞不好的,劳动者有一天会起来把资本家给埋葬。Piketty(备注:《21世纪资本论》作者)也觉得资本家和老东家是搞不好的,所以要对资本家征收重税。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21世纪的资本论应该怎么写”,我讲到了中国的资本论应该怎么写,因为每个国家都是有资本论的。如果讲中国的资本论,可以说在建国以后,前30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最核心的东西是资本的国有化,为了完成它的追求重工业发展的目标,资本基本上国有化了,产权的政策上,取消了企业的私人的产权;在市场的政策上,取消了市场,统购统销。用压低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把所有的资源向重工业的发展倾斜。在宏观的政策上,利率管制,汇率管制,压低利率,压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把所有的资源都向重工业的发展去倾斜,这是中国前30年的历史。
后来出现了消费短缺的经济,我们的福利非常低下,中国是一个城乡差别非常大的国家,在金融体系里,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消费者找不到投融资产品的现象非常普遍的存在。中国原来是没有银行的,因为金融体系是中国国策的一个取款机,即便后来有了商业银行,一直到今天为止,中国的商业银行很有像政策银行的味道。
如果要看金融的未来,要知道它的大的图景在什么地方?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需要金融的增长支持它,金融就像市场经济的血液一样。在中国十八大以后,将来真的要释放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金融一定要大的发展。但现状是一个资源倾斜的金融体系,它不会非常快的改变,为什么?如果把资源倾斜的政策取消了,比如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发生很快的话,国有企业就受不了了。
这个倾斜会一直存在,存在很长的时间。我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关心的一个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新技术带来的给金融消费者服务有非常大的前途。金融消费者包括了中小企业,也包括了在座的各位的个人的金融消费者,因为资源倾斜的关系,原来投融资产品非常少,由于新技术、由于互联网,有非常大的前景,而现在的金融体制是不满足这个前景的。
讲一下宏观。这个图告诉我们金融的未来在哪里?这个图讲的是中国和美国消费占的GDP的比例,中国越来越低,而美国是越来越高,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经济,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消费国,甚至可以说是消费过度了,而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生产国,支持它的消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