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产业透视 > 五大问题缠身 国产服装品牌突围难

五大问题缠身 国产服装品牌突围难

国际“快时尚”品牌店铺规模大,动辄数千家,在与上游供货商的对话中掌握定价权,可以低价格、快速度拿到货物,这也是本土品牌办不到的。

  “不是任何品牌都适合转型快时尚,要做出一个真正的快时尚品牌非常难。”业内人士坦言,对于绝大多数的本土企业来说,要想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并且胜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符合三个核心要求,即产品紧跟时尚潮流、快速供应和大众价格。

  该人士分析称,目前国内时尚服装品牌的发展存在着五大问题。

  1、国内时尚服装品牌一直在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提升,可是很难持续地引领时尚。前几年凡客很受欢迎,但它想无限制延伸做平台,逐渐失去了品牌属性,而平台又没有及时有效地搭建起来,导致今天的凡客很纠结。

  以前美特斯邦威表现不俗,后来涉及到品牌延伸,延伸了五六个品牌,加上渠道转型、行业环境改变等等因素,焦灼状态下出现了战略迷茫、经营不善等现象。

  2、价格便宜只是“快时尚”品牌的优势之一,整个流程上的“快”才是他们的制胜绝招。但在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的经营和管理模式里,很难做到的是让消费者能第一时间买到最新的潮流服饰。因为它们的产品要经过重重审批才能真正上市销售,这个过程阻碍了快时尚的进程。

  国内传统服装产业链可以分为7个环节,即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一般来说,传统服装生产企业要走完这几个环节,平均周期是180天,而世界知名品牌一般是120天,ZARA则只需15天。

  这样的速度,让钟情快时尚品牌的消费者必须每个月都“光顾”一次,否则就错过了一些新款。一位对快时尚品牌颇有研究的某品牌销售人员表示,“对于这些传统服装生产企业,速度必须加快,不然在未来几年很难竞争。”

  3、产品转型 定位不准

  “产品定位是本土服装品牌转型普遍存在的硬伤。”业内专家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快时尚”的入侵,国产品牌在服装样式上似乎有点掉队。

  比如美特斯邦威的目标人群是16—25岁的年轻人,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跨度较大的目标群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穿衣风格会有很大的改变。因此,其服装可能会有不上不下的情况。

  相比而言,ZARA走时尚年轻白领风、UNIQLO走休闲风,大家想买什么样的衣服时首先会想到这些品牌。

  4、业内人士认为,服装的生产更新周期以及设计风格,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国际快时尚大品牌的认可度。此外,快时尚的另一优势在于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速度带来的货品高流转。

  “以ZARA为例,其一年推出2万多件新款服装,市场的快速反应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该人士表示,在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快时尚品牌还会小批量生产、人为地创造一种稀缺,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上述人士表示,H&M等品牌迎合的是消费群“优质低价”的消费心理,它是建立在品牌和时尚的附加值之上的低价,这些是本土服装品牌很难复制的。

  5、从去年至今,国内快时尚品牌也开始寻求转型,比如美特斯邦威以“一店一故事”的形式在店内加强了体验式服务,而佐丹奴、歌莉娅也开始着眼于O2O购物的开放与应用。虽然国内转型快时尚的品牌已经意识到要运作O2O,压缩供应商规模,但业内人士仍认为,它们与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差距依然很大。

  以美特斯邦威O2O体验店为例,一进门地板上就有显著的二维码标识,试衣间的镜子上标有“扫一扫,有惊喜”,收银台前摆放着扫码成会员的宣传牌。虽然O2O元素随处可见,但店内的销售模式仍然和传统的服装店没有太大区别。

  “几乎所有品牌都在谈O2O,但未见到很成功的模式。”该业内人士认为,传统品牌转型做O2O,渠道冲突会较为强烈,因为要考虑加盟商的利益,“O2O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的思考和观察。”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