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设计前沿 > 青年设计师做自己玩设计 下一议题是如何走好商业化

青年设计师做自己玩设计 下一议题是如何走好商业化

中国国际时装周(微博)每年都会引进大批新血,参加2015春夏系列发布的83位服装设计师中,中国设计师有68位,国外设计师15位;其中,首次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中外设计师有44位。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国际化平台,其中除了像包括王培沂、祁刚、潘怡良在内的老牌常驻嘉宾之外,一些年轻设计师的身影也非常令人瞩目。

  中国国际时装周(微博)每年都会引进大批新血,参加2015春夏系列发布的83位服装设计师中,中国设计师有68位,国外设计师15位;其中,首次参加中国国际时装周的中外设计师有44位。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国际化平台,其中除了像包括王培沂、祁刚、潘怡良在内的老牌常驻嘉宾之外,一些年轻设计师的身影也非常令人瞩目。过两日,不仅范然会第二次在这里发布他的新系列,独立设计师10+3showroom也会拉开帷幕,青年设计师基地计划选拔的8位年轻服装设计师,将与两位年轻的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一起,以设计语汇诠释“中国自主设计新势力”。他们或许已经深思熟虑,想要怎么样在这个舞台上更进一步,或许只是需要中国国际时装周这个地方来展示他们的所想所思。

 

  时装周日程已经进入了后三分之一,我们看到在青年设计群中不乏有想法的好作品。毕业于意大利米兰欧洲设计学院的刘思聪的首发系列同样来到了中国国际时装周。他用白色、灰色、金色、黑色的渐变和过度,用镜片和金属材质,表达“静止”的概念和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他之前做的服装比较中性和未来感,这次加入了一些朋克的元素在里面,我们在他的设计中也能隐约看到一些受意式设计影响的风格,一点点Blumarine,一点点Balmain,还有一点点Tom Ford的影子,至少那件整身用镜片黏贴的金光闪烁的连体裤就有。腾讯时尚(微博)对他的访谈中,他说“一直以来都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营销团队就会建议我可能要更多地去迎合市场去做设计,但我觉得自己去找一个平衡点就OK。”提到中国国际时装周与北京时装周的对比,他认为 上海更偏向于商业化。北京的时装周更偏向于概念化,想表达的是个人,不会太过于考虑市场,所以是更好的舞台的表现。

 

  我们从很多新血设计师的口中都能听到这样情真意切、充满干劲的想法,会被他们朝气蓬勃的梦想所打动。就是时装还是个人的东西,坚持自己的艺术吧。这个设计群包括很多从时装圣地英国中央圣马丁或是纽约皮尔森设计学院学成的青年设计师们,刘思聪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你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非常概念化的东西,比如为走秀设计的头饰,一个个金属三角以放射状形成头箍,他单纯地想表达那种一个人穿上盔甲自我保护,来反对外界的情绪。

 

  来自伦敦时装学院的Lulu Liu是一个相较更有商业化思维的设计系女生,她设计的商业款有独立、性感和不乏有趣的元素,通常卖得很好,但她也有自己的坚持,比如说这次为哥本哈根皮草做设计,皮草是她真正想做的,但在欧洲就是行不通。她来中国时装周就是想“玩”自己想“玩”的东西。你在10+3showroom也会看到她那些表达自由独立女性的商业设计。

 

  大家都认为中国设计师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在国际设计坛受瞩目,Alexander Wang和 Natural Jason NaturalWu就是卓然于世的案例。我们无法比较本土的时装设计展示平台和四大时装周的成熟度,但显然中国国际时装周是给那些渴望出路,然而又不知道如何开始的青年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超大超强的展示、学习、交流、推广的平台。10月27日新商贸平台DHUB在798艺术中心79罐揭幕,它设计上也是延续了外国showroom的形式,不过我们的showroom现在有了更好的商业模式,与当当网合作将设计师展示的作品在线上推广销售。设计的根本是销售,这个思路看起来很好。接下来这种showroom如何能够吸引更多更好的购买资源是个严峻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中国时装周平台面临的问题,怎样请到时装界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资深买手为自己代言,或是真正出钱购买这些设计。

 

  中国的青年设计师们还是应该更有商业头脑和自我营销的点子。 爱马仕投资的“上下”是一个榜样。本土设计师还是应该按照时装公司的方式进行运作,靠成衣而不仅仅是高定来努力吸引大集团的注意。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但设计师们单打独斗未免有些举步维艰,要在商业上成功,还是应该借助已经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时装屋的力量。Burberry的Christopher Bailey是这样的年轻人,以前人们认识的是Burberry的Bailey,现在应该改口叫做Bailey的Burberry了吧。

 

  中国国际时装周每年举办的阵仗都很大,可是除了看秀、看今年哪些设计师的设计漂亮、看名设计师们又有哪些新点子、看盛装打扮的人们在寒风凛凛的北京雾霾天怎么穿,你一定还能看懂一些别的东西。时装是一个大产业,手持邀请函的精英人士有没有真的在日常生活中穿着这些设计师的作品,消费时装的主力群体有没有真的在把这些时装当做产品消费,这是中国设计师们需要思索的问题。用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说,Topshop每年在伦敦办秀,伦敦大街上百分之七十追随时尚的年轻人都会购买Topshop的时装产品;LV现在的展示舞台是巴黎,在LV品牌的年度消费额中亚洲乃至中国占有最重的份额比。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用思考这么沉重的问题,仅仅用观赏时装艺术的眼光来欣赏这些勇于在时装周上发布时装的设计师的作品。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