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这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最新观点。
厉以宁说,从数据上看,我国M1、M2数量不但不少,而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为什么人们还是普遍感觉货币流通量偏紧、市场“差钱”呢?原因有多重,而要在当前经济时点之下解决这一问题,降准、降息都机不可失。
厉以宁指出,首先,要加快完善证券市场监督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减少银行贷款压力。比如,创业板就已经大量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缺乏资金的问题。
其次,央行要转换货币调节方式,变数量调节为价格调节。现在央行已经在做这样的调整,建议继续加强力度。
第三,几年前,为了经济环境有所改善,避免经济过热,央行曾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又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但总的来说,提高的次数多,降低的次数少。到现在来说,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是高的,可以适度降低。
第四,应设法解决民间资金由地下转入地上的阳光化的困难。在浙江等地,一些民间资金持有人出于一些顾虑,不敢转入地上,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制定统一政策,以宽民间资本之心。
相关链接:
市场助推机构创新的进程从来没有停止,一种新的市场模式形成后,便如同“病毒”般迅速传播,而“PE+上市公司”这一创新模式,就是典型。
硅谷天堂2011年在国内首创了“PE+上市公司”的并购模式,这一看似简单模式的背后,是硅谷天堂乃至国内PE发展过程中的“惊险一跃”。
在并购市场高烧不退,随处可见PE机构频频露脸于上市公司的定增预案中,这一模式也是多家PE机构和上市公司屡试不爽的尝试。对于双方而言,PE在原有以IPO退出通道为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新出路,上市公司则借助PE的专业资本运作尽快实现目标,进而实现双方共赢的理想局面。
2011年至今,这样的案例层出不穷。“上市公司+PE”这一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以硅谷天堂为例,从一开始首创的“PE+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进化为PE直接入股上市公司协助并购。此外,就是天晟新材“租壳”事件。
有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发展,PE机构正在成为当下A股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潮流的重要力量,由于这样的模式简单、容易复制等因素,各类投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实力和获得的市场份额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
有人统计今年以来,A股60余家上市公司,在并购基金设立后实际出现并购行为的案例不足三成。市场火热但成功率低下背后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提醒了投资者、投机者,跟风其中的巨大风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