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崛起的购物中心中,环贸广场、静安嘉里中心等也趋向以轻奢品牌入驻为主。更具个性的是,诸如集结了欧洲众多轻奢品牌的连卡佛,这类百货式买手店的兴起,可见商家纷纷将消费人群锁定在年轻的女性白领之中。由此可见,购物中心强调“个性化”发展,成为商场未来立足之本。
定位白领女性唤回人气
今年三季度,来福士广场引进以潮牌和轻奢的多个品牌接替原Novo百货,一楼位置现由I Do, Miss
Sixty,
G-Star
Raw, Calvin
Klein,
Folli
Follie等品牌组成,二楼则为I.T旗下八个服饰品牌新店;正大广场五楼潮流馆正式开业,以浓郁的潮流时尚气氛吸引年轻潮人; 中信泰富广场将2楼至4楼30%面积都调成大淑女装旗舰店,甚至还引入美甲旗舰店、下午茶等餐饮潮流品牌,希望能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白领女性。同时,梅龙镇、港汇广场等多家商场也可见业态调整现象。不少精品购物中心都将底层楼面品牌从原来传统高端奢侈品品牌调整为更亲民的轻奢品牌,以此唤回更多人流的导入。
对此,高纬环球研究部大中华区执行董事林荣杰认为,今年上半年上海百货零售额跌至历史低谷,各大百货公司面临的营业压力日趋明显,改革迫在眉睫,购物中心都在另辟蹊径,寻求渠道、运营、业态的突破。在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偏好需求的变化下,令购物中心未来向“社区化”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林荣杰表示,“社区化”是以满足周边消费群体需求,调整业态保障租金收入为主;而“个性化”则指购物中心通过突出自身定位或主题特色,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采取差异性市场营销方式。
与此同时,万科集团招商与市场部总经理穆宏提出,购物中心业态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实现租金和人气的平衡。体验式业态,受到购物中心的青睐,主要是聚人气。如何协调好租金与人气之间的平衡,达到最佳的效果,是购物中心必须探讨的问题。未来的购物中心将会变成生活方式的中心,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业态的调整,可以优化品牌结构,进行业态升级,成为一个社交的平台。创新业态也是一种趋势,购物中心可以从软件和硬件上进行改善。从软件上来看,譬如情景购物,从环境上来进行来给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体验。
买手店业态将迎来春天
此外,从购物中心品牌调整的趋势中,也可见80、90后的兴趣和品味正在主导流行趋势和市场,年轻、时尚的高收入人群对轻奢品牌趋之若鹜。盈石研究中心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奢侈品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轻奢品牌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及设计感,其消费者更加认同品牌背后的故事与价值和认同感,选择轻奢品牌的消费者表现得更为自信。随着国内消费者眼界不断开阔,他们的消费理念逐渐发生转变。因此,这也就为购物中心“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商机。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施瑾就指出,在未来的3-5年间,不断涌入的国际时尚品牌和饱含生命力的本土设计师品牌,将是改变国内商业地产同质化竞争格局的关键。届时,购物中心如何吸引甚至独享消费者追捧的特色时尚品牌,买手店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时下,多品牌集合的买手店零售业态成为新风潮。百货式买手店连卡佛在上海开设的旗舰店成为了“个性化”零售业的标杆。在2012年,连卡佛拥6家店铺营业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单店营业额超过8亿元。现在在上海,K11、新天地时尚等艺术类的购物中心就引入这类买手店。在睿意德《中国买手店研究报告》指出,本土百货也在效仿买手制模式,走精品百货路线。南京新百收购英国百货公司HoF 之后,总部在南京的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也宣布控股了美国SKINMINT 公司,将通过该公司试水买手制经营;旭辉地产在嘉兴旭辉广场由相关企业经营买手店IORI,重庆即将开张的商场赛尚辟出大量空间给多家新开买手店。买手店将会成为众多商业项目中逐渐被重视的业态之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