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手工艺日渐频繁地被搬上服装设计出现在绚丽秀场,然而这个行业却仍以民间作坊为主,甚至六成从业者找不到传人。日前,设计师品牌“生活在左”联合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传统手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近50%受访者通过民间作坊和地摊购买传统手工艺品。
传统手工是我国宝贵的人文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和经济价值。据悉,《中国传统手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历时一个月,共回收有效问卷1336份,覆盖10多个省市、37个城市及农村,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的从业者、行业、市场、政策共四个方面的六大现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手工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这份报告显示,手工从业者生存状态欠佳,七成从业年限超过20年。在调查所回收的近10万份问卷中,86%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分布在农村,14%分布在城镇。从业者中近七成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另一组数据显示,55%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年龄在50岁以上。近七成学习手工年限超过五年,超七成从事手工年限超过20年。
此外,手工行业以民间作坊为主,样式过于单调传统。参与调研的近千名消费者中,近50%受访者是通过民间作坊和地摊购买传统手工艺品。对此,北京社科院博士陆小成表示,跟规模化生产的手工艺品相比,民间作坊生产的手工艺品更为精美、复杂,是传统手工的精髓,但目前无品牌意识、样式过于单调传统。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传统手工艺品主要面临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等困难。 调研还发现近六成传统手工从业者尚未找到继承人,他们普遍反映年轻人“吃不了苦,耐不下性子”。近七成受访者对传统手工的学习意愿不高。
人们购买手工艺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时尚感和精美的做工。业内人士表示,传统手工市场进入了精品消费时代,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手工需在材料和工艺上保留过去的精髓,在颜色、样式等设计上适当的创新。
本次调研报告的联合发起方、由棉麻艺术家茵曼于今年3月推出的高端女装品牌“生活在左”创始人林栖表示,其服装灵感大量来源于传统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也大量采用手绣、手折、手钩等传统工艺。近日已全面启动了传统手工捍卫计划,分别在贵州施洞、西江、丹寨等地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作坊成功挂牌“生活在左手工研发基地”,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