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巨头巴斯夫与TPU粘合剂基材制造公司台湾欣顺有限股份公司达成最终协议,确认收购后者在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与资产。
宣布此消息的同时,巴斯夫表示计划系统地获得在“有潜力的TPU市场”的增长。公司性能材料业务总监Raimar Jahn评论称:“收购对于我们现有的TPU产品组合是有益的补充,强化了我们在亚洲的生产制造。”
TPU在制鞋业的用途广泛,如阿迪达斯的能量跑鞋(Energy Boost),即用巴斯夫的Infinergy发泡材料所制。巴斯夫认为能够为客户提供TPU和TPU粘合剂的整合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
此次收购有望在2015年完成。双方暂时同意不披露协议具体细节。
相关链接:
要让全球最大化工集团巴斯夫的亚太区总裁侯宇哲看,无论如何,东南亚市场的潜力和中国也是没法比的。这位有着蓝色透明玻璃珠一样眼睛的标准德国佬原话是这么说的:“东南亚的市场不像中国这么大,比如马来西亚只有3000万居民,这显然没有中国那么大的市场机会。”
众所周知,由于劳动力、地租、水电等各项成本飙升,5年来,全球的制造业,特别是纺织、制衣、制鞋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陆续向东南亚进行产业转移。比如耐克和阿迪达斯早在两年前就关闭了在华工厂,转战老挝、柬埔寨、越南这些欠发达的东盟国家;日本汽车制造业也加大了在泰国的投资与布局。就连中国的中小企业也不遑多让,正纷纷在东盟国家中安营扎寨。一时间,有关中国产业空心化的舆论甚嚣尘上。
如此看来,侯宇哲开头那话简直在逆历史潮流而动。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跨国公司高级职业经理人们话语里的真诚,他们都是经过公关培训、擅长外交辞令的。但当侯宇哲拿出一堆数据,举出各种事实之后,你却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有关东南亚的迷思。一言以蔽之,东南亚市场并不像舆论所讲的那样可观。
化工行业作为几乎所有产业的基石,当然是要跟随制造业步履布局的。换言之,化工行业的布局态势也可以反证出当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将巴斯夫在关丹的一体化工厂与南京扬巴一体化基地做个简单比较便不难探究侯宇哲对中马两国商业机会的真实看法。
1997年,巴斯夫落子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成立巴斯夫-马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并在马来西亚关丹建起亚洲第一个一体化工厂,总投资约9亿美元。至今7年过去,当初为建工厂圈出的地只用了30%,还有70%待后续需扩张产能的时候慢慢开发。位于关丹的这个一体化工厂年产量65万吨,主要供应东南亚和南亚市场。
2000年,巴斯夫与扬子石化在南京合资建造的扬巴基地成立,至今总投资额达到45亿美元,每年生产300万吨化学品和聚合物,且全部供应中国大陆市场。扬巴基地后来者居上,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一体化工厂。
侯宇哲去年4月从香港搬到了上海。此前3年,他掌管巴斯夫在亚太区的全部业务(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甚至澳洲新西兰),如今搬到了上海,他仍是亚太区总裁,但全部重心放在中国市场,是为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这正凸显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