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王府井百货的店庆日中,出现了包邮送货的创新。王府井百货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我们接受打分网友提出的停车难意见,也推出了新的停车优惠办法,同时对于到店购物的顾客我们会赠予打车券,鼓励他们下次打车来购物。”
伊藤洋华堂张妤经理表示,会设置更多的休闲点,并将甜品、咖啡融入专柜和卖场。仁和春天主动将自媒体与自身会员卡系统结合起来,开通了直达网络商城和会员卡支付服务。而仁恒置地广场也在现有的会员服务基础上增加了诸如打印登机牌和免费送机等便利服务。
“在上世纪80年代,零售百货行业被称为当时的‘窗口行业’之一,而窗口行业是做什么的?就是做服务的。”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他直言零售业现在不景气并不完全是因为电商的冲击,其实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整个行业的经营理念到了该转型,或者说更新换代的时候了。“顾客是上帝,而服务,才是留住上帝的真理。”
相关发链接:
今年对于品牌专卖实体店而言,就是两个字—关店。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李宁关店244家,其中南方市场108家。成都春熙路上曾有四家李宁专卖店,到8月中旬仅仅还剩下两家。与此同时,连锁百货商超的日子也不好过。
与李宁同病相怜,同样在春熙路坐拥四家专卖店的班尼路,7月初就只剩下北段孤零零的一家。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里,班尼路母公司德永佳关闭了内地及港澳台的465家门店。
截至2014年3月底,其内地市场关店数高达388家,占到了店面总数的10%。
而在春熙路这条繁华的大街上,并非仅有班尼路一个大众休闲品牌在苦苦经营。对面的KAMA已经大门紧闭,几百米开外的佐丹奴,则已经打出“搬迁三折”的招牌,准备挪窝。那些让80后记忆犹新的大众休闲品牌,正在节节败退。
三季度财报显示,佐丹奴共计关闭了74间零售店,其中63家位于中国内地,占到总关店量的85%。报表还显示,佐丹奴在内地销售额为3.41亿港元,同比下降5%,也是11个季度以来最低的销售额。
7月18日,达芙妮国际发布公告,今年上半年核心品牌业务下滑5.5%,关闭了85家店面,其中18家为直营店。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访达芙妮店,发现新款大大少于往年。在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的达芙妮店,“处理价100-200元”的旧款鞋占据了大约三分之二店面,新款较少。
2013年,美邦服饰关闭门店数量多达200多家。2014年初,美邦服饰旗下高端子品牌“ME CITY”退出北京王府井。上半年仅七匹狼就关闭了347家门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