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和英国电信有一笔服务合同,之前没吃透税收协定,今天才知道这个合同中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优惠。”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的财务人员27日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来听涉外纳税课就有不小收获,让公司少走一段弯路。
在成都地税当日举办的第12期专门针对涉外企业开设的纳税人课堂上,来自丰田、神钢、天兴山田、立邦等十余家中日、中韩、中瑞合资企业的50余名财务主管和工作人员,共同学习了“税收协定与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及实务操作”。
“去年3月至今年4月在中国工作的外籍人员属于居民纳税人还是非居民纳税人?”“我们只支付服务费给境外母公司,并未直接支付外籍人员工资,是否需要缴税?”在课堂上,学员们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分析后,纷纷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发言提问。
成都天兴山田车用部品有限公司一位财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纳税人学校的课程,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讲课老师的知识面广、条法熟、案例多,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课程还特别针对外籍学员开设了英文授课。成都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纳税人学校已开办4年多,但之前主要以内资企业和中文授课为主。随着成都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外籍人员大幅增加,相应的涉外税收课程和英文授课形式也被提上日程,并最终实现常态化。
当天的英文授课老师吴兰青告诉记者,涉外课程内容以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焦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因此企业报名十分积极,学员经常爆满;课堂氛围也相当活跃,几乎每次课都要被拖堂。
“涉外课程搭建了一个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和地税局业务人员的良性互动平台,信息流通更加直接顺畅,企业对税收税法的理解更加清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本次课程的中文授课老师卓蕾认为。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