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欧委会第1421/2013号法规,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内地所有产品不再获得欧盟普惠制优惠。受此影响,我国输欧产品平均税率普遍上浮约3个百分点。
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一种普遍、非歧视、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根据相关规定,受惠国的某类产品被欧盟认定为具有竞争力且占据其市场一定份额时,这个国家的这类产品就会被欧盟“毕业”,不再给予普惠制待遇。
我国不再享受普惠制待遇后,关税成本增加,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售价会提高,这就会削弱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据了解,随着普惠制待遇取消,我国输欧产品平均税率普遍上浮约3个百分点。
此外,欧盟取消我国出口产品普惠制的同时,却继续对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秘鲁、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的一些产品实施普惠制待遇,这些国家的产品成本优势就会远远强于我国。据了解,目前已有企业反映,在与欧盟客户沟通时,因价格无法达成一致,客户最终向印度公司购买同类产品。
相关链接:
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再生纤维循环之旅”之“衣衣不舍”废纺回收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是秉承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通知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深入进行节俭节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俭节约实践活动。
对于废旧塑料瓶、废纸、废铜废铁的回收再利用已经在社会上有了广泛认知度,但是旧衣物回收再利用并不多。据了解,学生校服闲置量很大,北京市学生平均都有两套以上的校服,每年一到毕业季这些校服就“无处可去”。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废旧纺织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慧婷表示:“本次活动秉承中宣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从教育入手,从学生抓起,通过一系列活泼生动的内容向学生宣传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绿色循环之旅,收集学生的废弃衣物,展示学生用废纺DIY制作的手工艺品,介绍废纺工业化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过程,让绿色环保、循环再生的概念深深植入学生心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努力实现在北京地区推广再生校服的理念,让纤维循环的理念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均纺织纤维消费量为17千克,2015年将增加至21千克。我国在《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率基本达到20%-40%,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每年处理废旧纺织品不低于1000万吨,需近500条回收利用生产线方能满足处理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废旧纺织回收再生产业将产生近百亿元的产值。
据悉,后期废纺专业委员会还将走进社区、商业写字楼,继续开展再生纤维循环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废纺专业委员会还将继续推进我国再生纤维循环产业,立足于打造综合型平台为再生纤维行业企业服务。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