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数据真实性不论,也许是像官方解释的那样,外储大减是美元汇率上涨引起的折算变化。也许中国在进行一些并未体现在统计公布数据中的采购,比如趁国际油价大跌之机囤积石油。
本周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10月中国大幅减持美债136亿美元,持美债量创2013年2月新低,而当月美债第二大持有国日本增持6亿美元美债。
同在本周公布的11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显示,当月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为544.7亿美元,刷新历史记录。事实上,10月中国贸易顺差454亿美元的规模也已接近历史高点。
一方面,中国的外贸收入持续猛增,同时大量抛售美债,另一方面,中国的外储规模却意外减少。10月公布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89万亿美元,环比上季度末下降约1000亿美元,季度减少规模创十年新高。
中国外管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对此表示,外储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汇率在国际市场上走强引起的汇率折算变化。他说:
“今年三季度,美元指数上升7.7%。我国外汇储备里面,除了美元资产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非美元资产,需要折算成美元对外公布,美元升值就会导致非美元资产在折算成美元时金额减少。
但这些折算造成的余额变化只是账面的估值变化,并不是实际的损失,也不会有实际的跨境资金流动。”
除了管涛提到的美元汇率因素,有西方分析人士猜测,可能是因为投机的热钱正在撤出中国,也可能是中国利用国际油价暴跌的机会大举购买石油。
星展集团(DBS Group)驻香港经济学家Nathan Chow10月评论认为,外储减少透露了热钱外流的迹象,原因是8月的经济数据不太好,使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
今年10月下旬的华尔街见闻文章援引彭博报道称,大批巨型油轮源源不断驶向中国港口,数量触及9个月来高点。仅10月18日当天就有80艘平均运能为200万桶原油的巨型邮轮驶向中国,而过去两年平均每天向中国运油的邮轮数量仅为63艘。普氏能源的数据显示,10月中石油经新加坡向中东购买了45船原油,总量达到2100万桶,创单月购买量最高记录。
上月华尔街见闻文章也提到,三季度中国GDP年增长率降至近六年新低,原油进口量却在反弹。三季度每月进口量2550万公吨,将推动今年全年进口量创新高。上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称,此前三个月,中国用作战略储备的石油库存增加了3500万桶。据上月彭博统计估算,假如国际油价保持目前水平,通过海路增加进口原油每年就会为中国节省将近200亿美元。
管涛在解释中国外储减少时强调,今年年初,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出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增长放缓将会变成一种新常态。
中国外储增长是否正式进入下行区域,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数据。不过,以上中国趁大宗商品跌价时增加采购的猜测可能无法在官方数据中找到答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