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醒
特卖商品需留意质量
不过,将中厅出租给活动方,也就意味着商场将对该活动负上一定的责任,这也就是说,消费者很容易将活动的主办方与商场等同起来,而这也将为商场和消费者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
在黄兴中路、南路的商场前坪,一些打着面膜、家居服“品牌”擦边球的商家时有存在,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这些“特卖活动”是商场主办的,便放松了对商品质量的警惕性,从而容易造成“上当受骗”。
“有一次在黄兴中路一家商场外的特卖帐篷里买了3盒美丽日记的面膜,价格挺便宜,以为是商场做活动促销,结果买回去用了才发现和自己以前在专柜买的完全不同,感觉被坑了。”罗小姐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亲身经历。
前坪如此,商场中厅亦是如此。平和堂相关负责人称,商场不对外出租中厅场地,就是因为活动商品的质量无法把控,出于对商场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所以决定只出租给场内已有的品牌做活动和特卖。
“有限”资源,“无限”能量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说到为商之道,李嘉诚多年前的一句话被奉为经典。在一些商场决定是否进入一个城市时,是否仍有适合的好地段也成为考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五一商圈也好,东塘商圈也罢,不难发现,长沙商业的群聚效应正在形成,而在寸土寸金核心商圈,能够留给品牌做活动的好地盘,也实在剩下不多。
好地被商场圈走了,空着也是空着,为何不做个一举数得的选择?大部分的商场,尤其是新晋城市综合体,占据了黄金位置的同时,在设计时还特意留出了电梯围绕的空地—不是圈地为牢,而是要让它发挥出“1+1>2”的功力来。
地没有了,用地的需求还在,聪明的商人应如何满足供给需求?俨然中厅也成为了他们商场里贩卖的商品之一。正如限量版的商品更贵,有机的食物更难买到,位置好的中厅越来越抢手也成为一种必然。
当资源确实有限,商场为中厅租用设定门槛成为必然,但更多的从活动本身进行考量,或许能让“1+1”得出无限大的结果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