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正在他题为《精致的小世界》演讲中强调,未来时尚将成为共性需求,小而美的生态圈渐渐进入经营者的视线并将得到迅猛发展,融入消费潮流才能引导潮流,时尚成为产业必备竞争力。
他进一步解释,时尚将在不远的未来变成整套生活方式,从单一到集合,由表及里,从过去的单一线条发展到现在的融入多元、内化的生活方式。“小而美”则是基于价值观和人群的细分,小而美的生态圈逐渐成为时尚产业运营的重点。
时尚从追求物质的拥有发展逐渐过渡到追求彰显自我。在物质的拥有阶段,时尚的核心层是对人体进行装饰和美化的时尚品,扩展层则是对人生活小环境进行美化和装饰的家具时尚品;在追求彰显自我的阶段,其发展层达到与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有关的消费。时尚的最终将到达延伸层,对人生存和发展中相关事物、情状装饰美化的环境时尚化工程。
未来,各相关产业在发展时需要引入时尚元素作为必要竞争力。因为时尚已经成为共性需求,产业需要由功能导向向审美导向转变,时尚元素将是产业过程中的必要竞争力。
时尚产业则需要透过融合和创新来创造与用户的相关对话,专注使得小生态圈变得更美,与不同垂直领域的人群相互吸引。在这其中,“小细胞”各自创新,“大细胞”相互融合,各司其职,各自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时尚消费从基本需求发展到外在符号再到内在体验,从功能导向引申到审美导向,最终形成时尚的竞争力。张扬正说,未来,融入消费潮流才能引导潮流。经营者需建立时尚人群的认知机制,从相关性引发兴趣,从开启心智到形成行为再到影响生活方式,最终到分享,分享又会影响相关性,形成一个闭合的有效循环。在这其中,次文化的沟通语言,偏好的单品以及彰显自我的态度等“接地气”的方法,是构成一个循环链条的关键。
张扬正介绍,五种关键力量将在时尚新生态环境下重塑。所谓的“新生态环境”,就是指时尚行业在进行垂直细分,产业需透过融合与创新来创造与用户的相关对话。
时尚产业中最重要的“五种力量”:媒体的传播、品牌的建设、城市(管理者)的建设、渠道的促进和设计师的带动,各自的行业特色皆因时尚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在不断重塑、发展和演变。
媒体的传播方面,关系运营型媒体的发展,场景利用是创新方向。以互动、社交、移动、超细分、超便利为基本特征的关系运营型媒体,其核心竞争力已不仅是提供内容,更体现在如何提供、提供什么和是否与用户需要相匹配上。
传统媒体的要素是内容和形式的合二为一,互联网媒体的要素是内容、形式和社交的三合一,而移动互联网媒体的要素则是内容、形式和社交的结合,以及场景情景等四方面的综合运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融入新元素,透过细分、相关性来创造媒体信任度成为关键。由于新媒体元素的融入,现在已经进入媒体专而精的时代。
由此可产生新生代媒体构建的三大策略,“挖掘小众人群,构建高粘性社群平台;延伸产业链,发展范围经济;提供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张扬正说。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品牌直接对话消费者。在现象层面,则表现为品牌开始直接扮演“购物渠道”、“媒体渠道”、可信任对象(朋友传播)三大角色,品牌与消费者形成直接对话关系,呈现去代理化趋势。品牌需要制造相关性,从“找用户”到“找粉丝”。
从提供单品到提供一站式生活方式的配套,实现电商时尚化是未来电商的发展趋势。每个渠道都是面向电商消费者的接触点,将这些接触点的品牌体验进行无缝连接,在任一时刻、任一接触点都能为每一位消费者提供连贯的个性化品牌体验。通过空间体验和消费流程体验,构架出体验经济模式。
目前,设计师认知率升速快过奢侈品牌,进入拐点时代。同时,设计师品牌在二线城市也具有新的发展空间。
在大的潮流转变中,经营者需进行角色转换,满足大众自我彰显的需要,融入时尚大潮流。在传统的奢侈品消费思维中,消费者主要诉诸于品质需要,代表了小众的高端人群;而后现代的奢侈品消费中,融入大众生活与消费,让大众彰显自我的意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才是开拓发展之路。
张扬正在演讲中强调,城市居民的时尚认同感来源于城市的时尚感召力。据2014年中国时尚指数调研结果显示,对城市时尚认同感最高的前10位中国城市分别为:上海54.1%,重庆29.2%,大连25.6%,北京24.7%,哈尔滨24.4%,成都24.1%,深圳23.0%,广州20.8%,青岛20.3%,济南19.9%。
这就给现在时尚产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主动寻求定位,挖掘差异化发展路径,从被动心态实现统一性、呈现产品特点发展到主动心态实现差异化和寻求特色。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