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思维,传统的皮草行业怎么办?是契机还是冲击?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哥本哈根皮草2015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上百名时尚大咖、行业精英、资深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了皮草行业如何应对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皮草行业全新发展的新思路。其中,“粉丝时代”一词,成为本次峰会的关键词,引发热议。
互联网思维与哥本哈根皮草
乍一看,皮草行业和互联网思维,是两个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在过去,皮草经常和“高大上”、“土豪”、“奢华”一类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思维又总是和“透明公开”、“共享”、“拼低价”、“青春”这一类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两个不搭界的事,如何放在一起呢?
哥本哈根皮草副总裁肯尼斯•洛贝格表示,“我们很高兴与中国同行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皮草行业发展新思路,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中国同行分享哥本哈根在皮草行业的模式、经验和科技成果,这种公开、透明、共享的精神与互联网思维的精神是一致的。”
如何解读这种精神上的一致性?简单地说,中国的很多皮草用户经常会面临一个难题就是,在选购皮草时装或饰品时,怎样才算得上好的皮草?这涉及到一个质量评级的问题,皮草养殖户与采购企业、皮草企业和终端消费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鸿沟。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就会出现消费者花了冤枉钱买了“歪货”,或者非常优秀的皮草却卖不出好价格的情况。
而哥本哈根皮草自1927年成立起,就通过拍卖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体系,成为全球皮草行业的领导者,全球有60%以上的皮草原料是通过哥本哈根皮草拍卖行销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哥本哈根皮草从一开始就体现了互联网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
同样,哥本哈根皮草来到中国,也把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带到中国。与此同时,哥本哈根皮草还一直把知识分享作为推进在华业务的首要原则,与中国的时装界、设计界、教育界以及皮草行业密切合作,帮助中国同行培养高水平的皮草设计师、工艺人才,并通过专业的培训,提升中国皮革时尚界的人才和营销能力。比如,每年都会请丹麦专家到中国进行多场皮草工艺和流行趋势的培训、与清华大学合办了清华美院—哥本哈根皮草实验室和清华大学皮草•服装总裁高级研修班、与海宁中国皮革城合作成立了海宁哥本哈根皮草学院等,打造了众多知识分享的平台。
“粉丝经济”对皮草行业意味着什么?
本次高峰论坛上,哥本哈根皮草与时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发布了时尚行业的首个皮草品牌忠诚度调研报告,同时由著名时尚投资人张扬正进行了主题为“精致的小世界”的发言。
在张扬正看来,皮草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也在经受着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冲击,然而,这同样也意味着一种契机。在互联网思维下,时尚成为共性的需求,小而美的生态圈成为营销重点。品牌开始直接对话消费者,呈现出一种“去代理化”的趋势,品牌从“找用户”逐渐转变到“找粉丝”。
换而言之,皮草消费者正在从 “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一掷千金的“土豪”,变成真正懂行、关心品质和品牌的“粉丝”。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对北方消费者而言,买一件皮草也并非新鲜稀罕之事,但怎样才能买到好的、合适的、物有所值的皮草,却是需要有“粉丝”般的精神和执著。
也就是说,即使在皮草这个“高端”行业,也同样需要有一颗“互联网”的心,才能更加懂得“粉丝”,懂得消费者。谁拥有了更多、更好的粉丝,谁就拥有了更多的用户。
“十年磨一剑”,今年是哥本哈根皮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10周年,本次“高峰”论坛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高峰”,直击互联网思维,喊出“粉丝时代来临”的口号,即使算不上“石破天惊”,但在传统的皮草行业,哥本哈根此举,也可谓高瞻远瞩、领先一步。
在峰会的最后环节,由“零零后”组成的清华大学辩论队,与同样来自清华的“皮草总裁班”辩论队,进行了一场开放式的精彩辩论,题目就是 ——“粉丝经济是皮草行业发展的主流吗?” 也许,辩论并不需要分出谁赢谁输,答案也可能不止一个。而中国皮草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的拥抱,在这一刻,开始“激情四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