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纺织服装行业与墨税务总局已经达成协议,将设立与鞋类进口类似的限制措施,对来自第三国,特别是亚洲地区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采取海关特别措施,以支持合法贸易增长和保护本国产业。
墨西哥哈里斯科州纺织服装企业商会主席门多萨称,自2月1日起,针对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海关、税务和产业政策将生效,为产业应对非法进口提供支持。
相关链接:
生丝是中国丝绸行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初级产品,也是茧丝绸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前道1000万亩桑园、2000万户蚕农的投入产出,也关系到700多家缫丝企业、30多万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更与丝绸最终产品的发展前景密不可分。目前,中国生丝年产量约1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出口量约占国际贸易量的90%,是我国唯一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的资源性商品,代表着中国丝绸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地位。
在国际丝绸业,评判生丝的质量优劣(条干均匀与否、疵点多少等方面)一直沿用传统的、受检验人员主观影响较大的“黑板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虽然直观、形象,能方便地给不同类型的疵点进行分类并反馈给生产企业,帮助缫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但自动化程度不高,检验过程也易受检验人员目光、素质、经验以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客观获得生丝条干、疵点等方面的质量情况,因此饱受业界的质疑与批评。
一位浙江丝绸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在生丝检验过程中由于采用“黑板检验”方法,受人为干扰因素较大,误判率高。另外,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受验样丝的破坏性也很大。
如今,在世界主要生丝生产国中,应用目光黑板检验的除中国外,还有巴西、印度、日本、意大利等;在世界主要生丝消费国中,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进口生丝的检验标准也是以目光黑板检验为主。
但是,随着现代电子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速织机的普及,检验纺织原料的电子检测手段不断升级,在中国纺织行业中,除丝绸外,其他专业(棉、毛、化纤等)纤维检验都推广使用了电子检测技术。生丝采用电子检验是今后中国检验生丝质量的发展方向,不仅可减少人为判别误差,而且可提高中国在国际生丝贸易中的技术标准权威地位。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