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服装行业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市场持续不景气,内销增速一再放缓,营业额和净利润持续下滑,迎来行业寒冬。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截至10月30日,有30家服装类上市公司公布2014年三季报,而有近60%出现了业绩同比下滑。其中,男装品牌几乎都在下滑之列,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不景气的分支。
国内服装品牌缘何进入寒冬期
除去大的经济环境影响,中国服装行业一直面临高库存、高租金的压力,而造成整个行业业绩持续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则集中表现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不再适应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截至2013年9月,H&M、优衣库、ZARA(专题阅读)、MUJI、GAP、C&A等快时尚品牌2013年在华新开门店已超过150家,而优衣库在华门店总数已达231家,H&M和ZARA分别为151家和136家,MUJI180家,GAP63家(见图1-1)。国外快时尚品牌持续占领中国市场,无疑对国内一线品牌造成极大程度冲击,主要体现在对国内消费和营销环境的影响。

以快时尚代表品牌ZARA为例,它以“低价、快速、时尚”为核心价值,紧跟最前沿快速的国际时尚。ZARA每隔4-5天就会翻新产品,且将门店设在繁华城市或核心地带,常紧邻国际大品牌,店面设计风格也类似国际大品牌。这种新颖、时尚、品种多的风格也适用于其它快时尚品牌的风格,能最大程度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
反观中国一线服装品牌,即便有太平鸟和N&Q等品牌试水快时尚品牌风格,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品牌,就如同新瓶装旧酒,这些品牌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营销模式。从整个内部营销理念来说,国内的服装品牌依然按照各个季度来按部就班地做设计、新品发布和订货会,根本无法满足时下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
除了理念的陈旧,国内一线品牌还面临销售链条冗长的问题,产品从生产到客户端经历了太多环节,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就拿太平鸟为例,销售终端的租金占销售额的30%,库存占20-30%,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不得不造成高定价。
2014年是业内公认的传统零售行业020之年,面对电商的冲击,中国服装行业却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以减少中间环节,并由此引起了一波“关店潮”。有业内人士指出,去年以来,继运动品牌启动了大规模关店潮之后,男装企业也随后掀起了大规模的“关店潮”。
尽管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总交易额高达571亿元,但上述电商的销售渠道也非万能。目前,线上服装销售仍以清库存为主,价格虽有优惠但款式陈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不仅造成网上销量的停滞,同时也影响品牌的形象。
大润发(专题阅读)中国区董事长兼飞牛网首席执行董事黄明瑞曾表示,传统零售商“不转型就是等死,转型就是找死。”尽管国内男装尽力拥抱互联网的电商模式,依然迎来的是业绩持续下滑的寒冬。
关闭亏损门店,同时借力电子商务,这些看似能降低成本、以低价格获得竞争力的渠道仍然让国内服装品牌无力回天。而在互联网的个性化年代,如何满足消费者对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如何探路020的线上线下营销新模式,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和降低成本,是当前国内服装业的中心议题,也是业绩下滑最严重的男装品牌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私人定制”或成男装高端路线的契机
走高端路线的男装品牌面对如今突变的营销环境,如果光靠过去的搞活动、打广告、找代言、订货会等传统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消费特征。而用私人定制个性化服务高端客户,不仅满足客户对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同时规避了高库存成本,以及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或成为男装高端路线转型的新契机。
据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其占有率将会是全球总量的23%左右。过去中国消费者(尤其是男性消费者)对穿着没有过多要求,但如今在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和社会观念的不断冲击和更新下,客户对个性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给量身定做更合体、个性化,同时又讲究时尚的私人定制服装无限发展商机。
在男装定制市场上,国际顶级男装品牌服务商将顶级男装定制服务带进中国大陆,引领男装定制潮流趋势,形成了成衣为主,定制服务为辅的良好的品牌发展态势。自2011年以来国际顶级推出定制服务的品牌主要有爱马仕、Burberry等。
在国际顶级男装企业布局中国国内顶级定制业务后,国内高级男装企业也纷纷介入市场,推出自己的定制品牌,如Mayor(雅戈尔旗下定制品牌)、卡尔丹顿、报喜鸟和雷迪波尔等男装品牌纷纷推出定制服务。2014年,男装品牌报喜鸟成功推出全品类定制业务,在西服定制上不断延展传统立领正装等西服品类,形成西服个性化专属定制。
男装“私人定制”满足了客户对个性和品位的追求,也减少了男装企业的库存成本,但目前仍然存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低,租金和品牌投放资金庞大,营销推广模式单一等主要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相对成熟欧美奢侈品市场偏低,重复购买率仅在10%-20%之间,但是更换品牌的频率高达80%-85%左右。这同样存在于男装高级定制市场,如果未来依然以卖单件产品为主,而非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管家式服务,就很难黏住客户形成粉丝效应。
顶级男装定制业还面临资金投入庞大的问题,在大中型城市中高端购物商场开设一个百平米的专卖店,先期投入需200-300万元左右,而高端购物中心专卖店先期投入则要500-700万元。为了持续打造品牌的知名度,还需要企业在产品质量、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和品牌文化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在营销模式上,顶级男装品牌专卖店主要采用线下一对一服务,将店面分布在国内大中城市的高级百货、高档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等高端零售渠道。这种线下营销推广模式过于单一,无法适应如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
上述的问题并非本质缺陷,任何一个私人定制的品牌或工作室,只要稍微改动其中一二便能引领行业潮流。找到所对应的细分市场,专注品牌个性化的发展是所有行业的痛点所在,而男装高端“私人定制”恰好抓住了痛点。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