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比2013年下滑了1%。但与此同时,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上,中国内地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上涨9%,达到3800亿元,大约占全球奢侈品市场30%的份额。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消费场地瞄准了海外。
从调查中看到,包括配饰、女士服装、鞋履、珠宝等8类产品组成的奢侈品消费中,2014年总的增长比2013年下滑1%,其中腕表下滑最多,达13%,而男士服装有10%的下跌。报告认为,中国内地奢侈门店的销售想在2015年实现大幅增长很难。
普遍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市场下滑,其一是中国政府反腐政策的冲击,第二就是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中国人不在国内消费。
这份报告的样本是全国十多个城市的1400名月收入1万元以上的奢侈品消费者,从与调查访谈中也看到了奢侈品消费的变化。
“相比传统大牌(例如LV,GUCCI等),您会在未来三年更多尝试购买新兴品牌?”有44%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表示同意的占到38%。在被问到最有吸引力的新兴品牌有哪些时,巴黎世家、亚历山大麦昆、Jimmy Choo等品牌名列前茅。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逐渐变化,他们更注重设计感、潮流,对品牌的偏好多样化、专属性和无需明显品牌标识;他们追逐新兴品牌,也造成不同类别的顶级品牌的排名都发生了变化。
相关链接:
在布鲁诺·兰纳看来,日韩旅游的兴起,一方面与去年日币贬值,近年来韩流风潮越刮越猛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香港购物环境自身有关。
“有些人已经去了太多次香港,便想换个地方。”布鲁诺·兰纳说,此外,“占中”也对内地人前往香港旅游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预计,若加上海外消费,中国人的2014年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了3800亿元,仍然比上年增长了9%,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近30%。
布鲁诺·兰纳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重新调整”已经基本结束,中国消费者较以往更加成熟,无论哪个阶层都开始更加重视“适合自己”、“专属”等商品特质。
在他看来,各个奢侈品品牌已经看到了这种变化,正在重振核心网络,并为迎合消费者新的需求,融入更多时尚元素,预计在未来一年各家品牌在中国的销售能实现正增长。此前,包括路易威登、雨果博斯等在内的多个品牌已经更换了艺术总监、创意总监,以期为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不过,报告提醒,和购买奢侈品相比,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将花费转移到体验式奢侈消费,包括居住奢华酒店、享用豪华水疗、高端旅游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