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创新发明 > 稀土夜光纤维新产品引起纺织企业的浓厚兴趣

稀土夜光纤维新产品引起纺织企业的浓厚兴趣

利用稀土发光纤维制作的产品,在吸收可见光10分钟后,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可以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详细的资讯吧。

  近日,在绍兴市江南大学研究院展出的一系列稀土夜光纤维新产品引起了当地纺织企业的浓厚兴趣。这批产品包括夜光丝、夜光绣线等9种不同颜色的稀土夜光纤维材料,发光拉绒布、夜光短绒面料等11种不同颜色的稀土夜光纤维发光纺织面料,以及发光毛绒玩具、发光十字绣等数十种夜光纤维发光制品。

  据该院技术人员介绍,这些利用稀土发光纤维制作的产品,在吸收可见光10分钟后,便能将光能蓄贮于纤维之中,在黑暗状态下可以持续发光10小时以上,不仅色彩绚丽,而且环保高效,可广泛用于服装类、家纺类、其他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比如夜光绒就曾被世博会用于特许产品“海宝”的制作。

  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稀土夜光纤维是国家稀土夜光纤维创始人、国家“863”新材料技术领域专家库专家葛明桥教授研制的产品。葛教授曾在日本从事过6年多的新型纤维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回国后于2000年5月开始研制稀土夜光纤维,在稀土夜光纤维理论研究方面有较高成就,他所发明与制造的夜光纤维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测,无辐射,符合服装用纤维使用要求,现已申请发明专利。

  相关链接:

  去年12月,家住温宿县温宿镇仓阿勒迪社区百合小区的柯尔克孜族居民吐迪古丽·库萨音和拜合提古丽,在温宿县人社局和街道办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宣传动员下,与50名社区居民一起来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正式从富余劳动力变为了纺织工人。

  “经过培训后,我掌握了基本的纺织技能,很快就上岗了。想到现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心里感到特别开心。”吐迪古丽·库萨音说。记者从阿克苏地区人社局了解到,自2014年阿克苏地区启动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工作以来,阿克苏地区、各县市人社局先后三次开展专项调研,对各县(市)、工业园区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摸底,全地区共有棉纺织企业113家(其中轧花厂79家),企业设计规模(用工)22096人,其中长期合同工20941人、季节性用工1155人。但实际上企业只招收到员工9702人,其中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有880人,技术工人有8822人,用工缺口较大。为解决纺织服装企业招工难问题,大力促进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阿克苏地区积极整合资源,扎实开展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工作。

  在劳动力培训中,阿克苏地区采取企业自主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把新成长劳动力培训、纺织服装产业相关技能培训等捆绑在一起,不断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狠抓落实,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和技能,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合格技术工人。一年来,阿克苏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共培训5281人,其中企业自主培训3472人、委托培训机构培训1809人;另外,参加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培训的有3544人。通过培训,纺织服装企业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545人。

  在大力开展培训的同时,阿克苏地区、各县市人社局积极指导纺织服装企业开展新招用员工自主培训,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年来,阿克苏地区纺织企业享受培训补贴1363人,补贴资金418万元;服装企业享受培训补贴300人,补贴资金85万元;9家纺织企业享受社保补贴1028人,补贴资金111万元。

  另外,阿克苏地区印发了《农业富余劳动力整建制转移就业工作方案》,大力推行由阿克苏地区统筹、各县(市)牵头、乡镇落实、整建制转移、以纺织服装企业吸纳为主导的转移就业模式,采取县(市)协调乡镇与纺织服装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劳动者与纺织服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乡镇选派干部进驻企业管理服务的方式,全力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纺织服装企业转移就业工作。一年来,阿克苏地区各县市1906名城乡富余劳动力通过整建制转移,在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的纺织服装企业找到了工作。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