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NIKE公司计划推出类似于科幻电影《重返未来II》中的智能高帮鞋之后,德国的研究者们也开始致力于自动系带鞋的研发。据英国《镜报》1月15日消息,德国的研究者自行研制出一款自动系带鞋。穿上该款鞋,踏上安置在鞋内的传感器,鞋底的小电机就会产生作用,束紧鞋带。
脱鞋时,将两只鞋跟轻碰两次,触及鞋跟部位的“多萝西”传感器,鞋舌处就会释放弹簧以松开鞋带,使你脱下鞋子。
相较于NIKE公司即将推出的智能麦格高帮鞋还需充电的功能,德国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自动系带鞋则更显“高大上”,该款鞋走路即可产生能量,无需充电。鞋内安置有能量收集系统,可以把穿用者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电力。
德国著名研究所HSG-IMIT已经开发了两种类型的能量采集器。其中一个名为“摇摆采集器”,是为该款鞋特制的。它安置于自动系带鞋的底部,当穿用者的脚因运动而摇摆,则会使传感器内的磁铁在线圈之间移动,从而产生电流,“摇摆传感器”就会收集储备这些能量供鞋子使用。
另一个名叫“震动采集器”,它的体积和重量都要大于前者,是为一些特定需求而研制的,将应用于军事人员和消防人员的室内导航系统。
不过目前两种采集器在能量收集方面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所以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计划改进他们的工作效率。
相关链接:
鞋的尺寸与楦头是选鞋的基本,但每家鞋厂的鞋型多少有差异,同一家的不同鞋款往往也不一样。举例而言,adidas的楦头通常比较窄,asics的通常比较宽一些,不同厂牌间可能会差到半号或一个楦头,所以不能单以尺寸来认定适不适合,还是要实际穿过才准。
脚触地后,以脚的内侧向前脚掌移动,最后略为偏回前脚掌中间,严重的可能完全以脚掌内侧运动。此种情形多见于低足弓或扁平足的跑者,需要以稳定的结构来支撑足弓内侧,选择的鞋款以稳定型为主, 严重内旋者可以考虑动作控制型的鞋款。
过度内旋是指脚内旋过度,或脚在不该转动时转动,例如步态周期中全掌着地阶段的后期。此时,脚的内侧将承受过大的重量,当跑步者前进时,负荷会由内部边缘承担,而非前脚掌。这会导致脚部的不稳定,不仅会影响跑步的效率更会引起跑步的障碍。
过度内旋的跑者应考虑选择具有较高支撑功能的跑鞋,为跑者的足弓内侧提供足够的刚性,有效提高脚部的稳定性。网络上常以足弓来判定脚掌运动状况的方式,只能说这是一般的情形,也有跑者是低足弓但是内旋不足、或是高足弓但内旋过度。实际情况仍然要以鞋底磨耗或是经由专业人员观看跑者在跑步机上脚掌的运动情形来判定。
跑步是动态的行为,千万不要纸上谈兵,光就脚掌型态来选鞋;此外,避震 (Neutral, cushioning),稳定 (Stability, Structural Cushioning),动作控制 (Motional control) 等鞋款分类或称呼各家鞋厂略有差异,选鞋时要特别注意一下,可先至各家鞋厂网站浏览,记下正确的分类再去试穿。
随着跑步经历与身体素质改变,体重、脚掌运动的型态都可能有变化,每次选鞋时要以最近一双磨耗的跑鞋与跑步的感受为判断依据,随时做调整,多试试不同种类的鞋款,让双脚得到最好的保护,也有最佳的跑步效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