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鞋子要合脚,每隔大约二星期,就要注意宝宝的鞋是不是太小了。
你可以让小宝宝坐下来,摸摸看大趾头离鞋面是否还有半公分到1公分的距离,这样小宝宝每次迈开步伐向前走时,大趾头往前伸展才有足够的空间。而太大的鞋子容易绊脚。
2.袜子软布鞋:刚学会走路时,如果地面太粗糙,可以为宝宝穿上一双袜子来代替鞋子,或是用袜子制作成软布鞋,最好是摸起来袜底有防滑橡胶的小点,可以防止宝宝滑倒。
3.走路时,会发出响声的鞋:鞋底会响或挂有铃铛的鞋子一方面可以让小孩子注意自己在用脚走路,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
学步儿走路还不稳,走路发出的声响能帮助爸妈注意到他,知道他在哪儿。
4.清洗方便的鞋:宝宝的鞋最好容易清洗,脏了就可以丢到洗衣机里去。
5.易穿易脱的鞋:通常为宝宝设计的鞋,都附有尼龙夹,用手一贴就好;或是挑双一拉就能穿上的鞋子,这样给孩子穿鞋便不再是难事一件了。
相关链接:
鞋的尺寸与楦头是选鞋的基本,但每家鞋厂的鞋型多少有差异,同一家的不同鞋款往往也不一样。举例而言,adidas的楦头通常比较窄,asics的通常比较宽一些,不同厂牌间可能会差到半号或一个楦头,所以不能单以尺寸来认定适不适合,还是要实际穿过才准。
脚触地后,以脚的内侧向前脚掌移动,最后略为偏回前脚掌中间,严重的可能完全以脚掌内侧运动。此种情形多见于低足弓或扁平足的跑者,需要以稳定的结构来支撑足弓内侧,选择的鞋款以稳定型为主, 严重内旋者可以考虑动作控制型的鞋款。
过度内旋是指脚内旋过度,或脚在不该转动时转动,例如步态周期中全掌着地阶段的后期。此时,脚的内侧将承受过大的重量,当跑步者前进时,负荷会由内部边缘承担,而非前脚掌。这会导致脚部的不稳定,不仅会影响跑步的效率更会引起跑步的障碍。
过度内旋的跑者应考虑选择具有较高支撑功能的跑鞋,为跑者的足弓内侧提供足够的刚性,有效提高脚部的稳定性。网络上常以足弓来判定脚掌运动状况的方式,只能说这是一般的情形,也有跑者是低足弓但是内旋不足、或是高足弓但内旋过度。实际情况仍然要以鞋底磨耗或是经由专业人员观看跑者在跑步机上脚掌的运动情形来判定。
跑步是动态的行为,千万不要纸上谈兵,光就脚掌型态来选鞋;此外,避震 (Neutral, cushioning),稳定 (Stability, Structural Cushioning),动作控制 (Motional control) 等鞋款分类或称呼各家鞋厂略有差异,选鞋时要特别注意一下,可先至各家鞋厂网站浏览,记下正确的分类再去试穿。
随着跑步经历与身体素质改变,体重、脚掌运动的型态都可能有变化,每次选鞋时要以最近一双磨耗的跑鞋与跑步的感受为判断依据,随时做调整,多试试不同种类的鞋款,让双脚得到最好的保护,也有最佳的跑步效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