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商对农村市场的强力渗透,最心塞的是传统零售商。这是因为,当城市市场各类消费业态被电商群狼翻了个底朝天,农村市场自然就成了传统商企最后的退守区。
“被电商夺走部分市场是小事,一旦他们完成‘城乡通吃’,也就具备颠覆国内商品供应链‘多级分销’模式的可能,这才是传统零售商的灾难。”家乐福河南公司公共关系总监王尚武这样认为。
正因如此,在上年度,“造电商、下农村”成为国内传统商企尤为统一、高调的发展动作,如河南丰汇商业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强称,在河南,县级市场造购物中心、镇级市场开百货店已经不是新闻了。而洛阳大张、巩义金好来,也完成了网上平台开业,并打通了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新经营模式。
足见,电商与传统商企针对农村市场的竞争,即是一场效率战。
但同是进攻农村市场,电商的品牌渗透成本、效率以及日后的客源稳定性,不但要远高于传统商企,更有三道“坎”对其严苛挑战:实际网购人口比例过低、价格过于敏感、网购数据不全面。
“全国6亿农民,究竟有多少真正生活在农村,几人会用智能手机,有几人相信看不见、摸不到的商品送货上门?”顾春强的一串问题,是在阐述一个逻辑:电商群体大肆推进的地面战,仅靠既有的农村消费群体未必能养活,而仍有赖于城市亲属的订单提供配送。
高尔博的观点与此相仿。他认为,家庭主妇、青年人、中学生,未来会成为农村网购消费的主力军,但由此产生的“教育成本”与培育周期,对电商们则是极强的投资考验。而相比之下,能拥有线上平台的传统商企,更因其商品展示的全面性、随到随买的便捷性,更容易获得农村消费者的品牌信任。
此外,价格杠杆是撬动农村市场的核心利器,但它却未必掌控在电商手里。
“至少目前,电商行业还没有掌握到采购常规商品的绝对价格优势。”巩义金好来董事长吴金宏称,一方面,电商受制于自身运营模式,导致其运营成本偏高;另一方面,传统品牌也在强化价格管控,“杜绝电商打破既有价格体系”。
“没错,电商是比我商品品类丰满,但我比它更懂农民。你卖西班牙皇室橄榄油,我卖当地产的香油,不信咱就比比看。”吴金宏的举例生动。
至于农村消费的真实数据,前文已提到“儿女下单、老人收货”,它所反馈出的数据指标当然是错位的。
也许不少人还会欣然于农村人口的智能手机使用量,以为接下来用智能手机安装电商客户端,就可引导用户轻松网购,其实,忽略了多数农村中年人是将智能手机作为看电影、斗地主的工具,这意味着那些高大上的App很可能在手机中沉睡。
综上来看,农村市场是被传统商企、电商阵营盯得发烫,但要找到与其匹配的打开方式仍然任重道远。不过,有了如此多的鲇鱼下水,不但寄生在农村市场上的“营养抉线”“康帅傅”“阿弟达斯”等毒虫将被打掉,更为农产品、特色商品触网构建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