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物流技巧 > “城+乡”通吃 电商欲使中国零售体系“变天”

“城+乡”通吃 电商欲使中国零售体系“变天”

近3年,电商渗透农村市场的效率、手段越发频繁、密集、多样。在一些经济发达、物流便捷的农村区域,墙体广告霸主通常不是种子、化肥,而是电商。

  “全面进攻农村市场”,这一天已让电商寡头们久违了。

  从某种角度看,2005年前后,阿里巴巴着手在国内各地经营淘宝村,即是对农村网购消费习惯的初始化培育。

  而近3年,电商渗透农村市场的效率、手段越发频繁、密集、多样。在一些经济发达、物流便捷的农村区域,墙体广告霸主通常不是种子、化肥,而是电商,比如,要想生活好,赶紧上淘宝……而后,还出现了电影放送“大篷车”、乡村服务小分队、邮政网购代办点等。

  农村市场对电商究竟意味着什么?“6个亿的农村消费群体,代表了中国社会消费的半壁江山,更决定着电商行业能否再享受一轮‘黄金10年’。”这是河南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苏峰的观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个数据可作为背景: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12.4%,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更为直接:2013年度,中国网购消费额增速,县域市场比城市市场高出了13.6个百分点。

  “城市网购增量疲软,是催化电商寡头深耕农村市场的核心诱因。”张苏峰称,其典型标志是,2012年后,“双11”、“6·18”等电商大型节庆销售增长未再实现翻倍。

  但客观来看,2013年之前,电商对农村市场渗透是隔靴搔痒,其中最大的掣肘是物流。

  假如,豫西某山沟里的村民下单买了两桶油,这种订单会让任何电商都避之唯恐不及:不够油钱或快递费。而电商的价格补贴、当天送货等一切美好的优势,更在农村市场被归零。

  为何电商们会突然对农村市场群起而攻?

  一切巧合故事的背后,必有“条件+环境”成熟的逻辑。简单说,这是政策红利、通吃渴望、模式破冰多项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

  政策红利最显见。去年年底,中央政策层高频释放“推动农村电商”的强烈信号。比如,国家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重点关注涉农电商。这意味着,跟政策走一定有利可图。

  至于“通吃”渴望,京东、苏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两家共同的敌人是阿里巴巴,如不能打破阿里规模一家独大,即意味着供应商、品牌商不会重新完成站队。

  “在农村市场完成超车,是京东、苏宁赶超阿里最后的机会。因为,中国还没有一个城乡通吃的电商巨头。”河南厚朴电子商务创始人高尔博认为,此轮农村渗透赛,之所以京东、苏宁殷切、积极,是他们利用了自建物流优势,快速抢占农村市场更大份额。

  电商真能啃动农村市场吗?要知道,传统超市业曾为此研究了10年,也未得要领。

  无人能给出完全肯定的答案,就如苏宁、京东两方称,“地面服务”模式刚刚进入培养期,远谈不上获利。

  “相较传统零售商,电商对农村市场的渗透模式已发生巨变。”高尔博认为,农村市场的特征是分散、低频、低额,所以,传统零售商开店所必备的铺货、人员、门店三大成本难以弥合。但电商地面服务站,却是“非现场提货”购物方式,集合网上订单后,传导至县或市一级物流中心。更何况,电商所采取的加盟式扩张,只需输出经营标准,以商品资源作为合作交换,而后再与加盟商在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结账。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