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股票学堂 > 孙建波:不再推荐大盘股

孙建波:不再推荐大盘股

无论经济要经历怎样的转型与创新,也不可能整体消灭道琼斯成分股中所有巨无霸公司,只能是部分产业或部分公司受到影响。

  进入2015年以来,牛市论更加喧嚣。我们坚持我们的判断:这一轮行情无论多么剧烈,其性质也是估值回归,而非新牛市的起点。当A50不再明显低于历史平均估值,估值回归也就基本结束了。

  这一轮大盘股行情的来临,多少有点让人措手不及。尽管我们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反思:A50的严重低估值是否应该回归。但在沪港通之后仍然估计不足。

  这一轮行情到来我们迅速接受。记得12月初在江西的一场投资者报告会上,有投资者问:你们也认为经济不好,怎么也看多了?我的回答很简单:这是一次估值回归,与基本面无关。估值回归的触发因素有沪港通、降息等。

  客户是很实在的,有一位老先生问我:何时卖出?我给的答案是:一个月卖出。理由也非常简单:历史上的天量交易行情,一般也就维持一个多月,交易量也就回落了,市场也就开始降温了。

  当然,也不得不面对下一个问题:如果是牛市来了,一个月还要卖出吗?我的答案仍然是一个月卖出。原因有二:第一,经济基本面告诉我们,牛市仍然遥远;第二,如果牛市确认了,更要卖出。大家想想,历史上每次牛市确认,基本也就是牛市过半了,这时候闯进来的散户,一般都要熬到熊市的底部才会卖出。例如:2007年涨到4000点之后,散步开始大规模进场,直接干到6000点。高点卖出了吗?没有。跌到5000的时候,等反弹没卖;跌到4000点的时候,还等反弹;跌倒3000点的时候,麻木了;跌到2000的时候,基本都割肉了。

  我们的这一思考得益于彼得林奇的启发。在1987年股灾最黑暗的时刻,彼得林奇发现有一大批道琼斯成分股的估值在3-5倍之间。以挖掘成长性公司著称的彼得林奇,敏锐地把握了这次大盘股的机会。林奇描述如下:美国的未来,不可能不需要这些公司;无论经济要经历怎样的转型与创新,也不可能整体消灭道琼斯成分股中所有巨无霸公司,只能是部分产业或部分公司受到影响。

  过去两年的A50,大致也是如此。尤其当银行股的估值长期低于5倍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未来中国不需要这些银行了吗?如果需要,他们就应该有相对合理的估值。

  进入2015,当上涨综指站上3300点的时候,我们认为,估值回归基本到位了。

  进入2015年,我们的基调是:估值回归基本结束,市场重回业绩基本面和成长性。既然如此,对于那些因估值回归而上涨的,如果再涨,该兑现收益了。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