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贬值和双向波动预期的确立,资本和金融项目特别是金融项目的逆差开始显性化。这背后,有资本加快走出去的因素,也不排除国际热钱正在加速外流。资本市场的强烈震荡反映出投资者的担忧。在补充基础货币缺口和货币贬值资金外流的两难困境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也显得左右为难。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751亿元人民币(约6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5595亿元人民币(约912亿美元)。其中,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额超过全球金融危机时2008年四季度的468亿美元逆差,创出1998年以来的新高。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连续三个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为逆差也是创下了纪录,此前在201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曾连续两个季度逆差。他判断,双顺差的格局将被改变,取而代之的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新常态。
温彬表示,一方面,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加大,中国正在向净资本输出国迈进,而且伴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出;另一方面,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和中国央行降息预期共同作用下,不排除一部分国际热钱可能外流。
商业银行结售汇数据可以佐证以上观点。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看,银行结售汇一季度顺差1592亿美元,二季度降至290亿美元,三季度转为逆差160亿美元,四季度扩大为465亿美元。“理论上说,我国外贸顺差规模不小,但境内的外币存款是净减少,说明很多企业和个人拿到外汇后并未选择结汇,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出了。”温彬说。
如果说,中国加快资本输出是逆差背后的正面因素,那么热钱外逃就是其释放的负面信息了。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数据显示,截至1月28日当周,资金继续流出中国股票ETF,当周约7.79亿美元净流出,而在此前一周为流出17.66亿美元。当周,资金也继续流出中国债券市场,当周约0.94亿美元净流出,上周则为流出0.42亿美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