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2月9日)开始启动的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监管机构自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后批准的首只股票衍生品上证50ETF期权合约于周一起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交易,合约标的为跟踪中国一些最大型企业股票表现的上证50ETF。
外媒就首日交投预测、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及初期的交易策略等问题采访了市场参与者和分析师。
初期交易策略
山西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宋启虎表示,最主要的套保策略或是持有上证50ETF现货,同时卖出看涨期权或买入看跌期权。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徐晓芸表示,卖出认购期权,可降低持仓成本;买入认沽期权,可对冲正股下跌风险。
国泰君安金融衍生品研究所分析师赵晓慧指出,一级投资者只能做套保,使得期权保险的功能更为突出。
据媒体此前报道,中国为期权投资者设定三个级别的权限,通过相应级别考试方能取得。
首日交投预测
赵晓慧预计,首日交投或清淡,做市商之间PK的成分可能更大。
海通期货创新事业群总监任俊行认为,在监管层的严格管控下,这次ETF期权上市应该不会有过度炒作现象发生。
截至上午收盘,交投最活跃的是行权价格2.2元人民币、3月份到期的合约,换手量约为353张合约。
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赵晓慧说,海外经验显示正股波动会加大,但中国情况或有不同。投资者少,保证金比例及资金成本较高。
宋启虎称,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至今,上证50ETF期权的投资者门槛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
宋启虎表示,降准后股市高开低收,显示市场整体氛围偏谨慎,故料期权推出对上证50指数成份股提振作用有限。
投资者群体
徐晓芸预计,发达地区开户会多一些,整体开户量估计可以达到数千;开户的投资者可能是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或以往权证交易盈利不错的、或是希望做套保的。
任俊行指出,机构投资者中,对冲基金、券商自营以及私募基金更有兴趣参与期权交易。
前景展望
任俊行表示,从韩国、台湾市场的经验来看,中国的期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国泰君安证券报告数据显示,韩国股指期权推出首年,成交达450多万张合约,次年增逾6倍,超过3200万张。
任俊行预计,随着期权产品的全面铺开,海通期货的盈利将来有望翻倍,甚至三倍于现在的水平。
宋启虎称,不论投资者对现货市场持何种看法,期权都能提供相应的交易策略,期权将大大丰富投资者的投资策略。
投资者风险管理增添新工具
中国首次启动股票期权交易,让这个全球波动性最大的主要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有了一种管理风险的新工具。
海通期货预计,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最终将扩大到股指和个股。2010年以来,中国的股指期货市场增长近10倍。
随着上证综合指数在全球股市表现排行榜上从去年的正数第一变成今年的倒数第一,股票期权的推出将便于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更好地管理波动性。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驻香港亚洲 股票衍生品策略师Winner Lee说:“首只期权产品的推出是中国迈出的一大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领导人让内地股票走向国际并逐步打造自己的衍生品市场的雄心。”
在启动期权交易之前,中国过去五年已经对股票市场结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及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等措施。
去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了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
野村控股(Nomura)驻新加坡衍生品策略全球主 管Freddy Lim说:“重点在于吸引大型机构投资者,要推进到个股期权阶段,上证50ETF期权等龙头产品必须首先发展到一定深度。”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