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童装天地 > 参展知识 > 中国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中国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即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开辟的ODM智造主题展区,第一次推出了设计力量专区,为国内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服装设计师作为时尚潮流的领跑者,在中国这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重要转变时刻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与看到中国服装设计正在慢慢的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服装制造业也正在渐渐的由制造转为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师们将会面临什么呢。

  中国设计何去何从——CHIC看中国设计力量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是中国服装业界公认的年度盛会,也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服装专业贸易展会。今年, CHIC也推出了“设计力量”专场区域,为国内设计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服装设计师是时尚潮流的领跑者,也在中国服装行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家都能看到中国服装设计正在接轨世界,中国的服装也似乎逐渐开始变制造为创造。那么,在这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中国设计师们又经历和面对着什么呢? 

如今中国社会的经济已进入新高速跑道,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逐渐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的多元化发展决定了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拓展。衣食住行中的“衣”作为生活组成内容的头号选手,自然也不再仅限于过去“蔽体”的作用。针对大众化消费的服装已经逐渐无法概括个性的丰富性,随着大众教育程度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产生了相当一批追求个性的消费者。逐渐成长起来的设计师也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表达主张,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的个性主张,在市场中找到惺惺相惜的消费者。是否意味着在经历过以生产为中心、以需求为中心、以品牌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中国服装行业将有可能迎来以设计为中心的明天呢?

  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不仅是中国服装业界公认的年度盛会,也是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服装专业贸易展会。今年, CHIC也推出了“设计力量”专场区域,为国内设计师提供展示的平台。服装设计师是时尚潮流的领跑者,也在中国服装行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家都能看到中国服装设计正在接轨世界,中国的服装也似乎逐渐开始变制造为创造。那么,在这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中国设计师们又经历和面对着什么呢?中国服装网独家专访到了部分2015CHIC参展品牌的设计师,探索设计新观点。 

  衣食住行当中以衣为先,说明人们生活中衣服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市场对衣服的需求是不退浪潮的。爱美之心又决定了人们对衣服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蔽体,如何做出好看又独特的衣服?服装设计师营运而生。

  设计不易做,做设计不易。每个设计师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都会经历求学、毕业、工作、参赛、深造、继续工作或者自立品牌的成长阶段,这样设计师成长起来前前后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学习,才能累积足够的经验和技能。先锁定小众人群,在品牌获得一定知名度后,推出更多适合大众的成衣系列,似乎就成为大多数坚持自我设计的品牌都会选择的路。新生代品牌尤其是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发展都会面对诸多挑战。

  找不到好面料、找不到加工厂、找不到稳定的客户就是中国独立设计师真实现状的冰山一角。对此,独立设计师品牌有瘾YEN的设计师韩东洋和ECHO CAO的创始人操文颖都表示曾经遇到过。除此之外,还有在创立初期资金压力大;知名度低,打不开市场渠道;品牌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商业运转能力又有限等问题。

  但是,所幸,中国的设计师大都具有较强的韧劲。单喜品牌的创始人张丹丹曾经创业失败,却在坚持五年后终于打开市场大门;ECHO CAO的操文颖25岁确定自己要转行投身于服装设计行业,最终拥有自己的稳定客户群;韩东洋和丈夫将有瘾YEN从一家小小的淘宝店做成今天上千万营业额的独立设计师品牌;Dare to Dream的陈嘉媛也不愿局限在香港的集合店寄卖自己的设计,励志参加CHIC打开国内市场。应该说服装设计是一个需要坚持和热爱才能走下去的行业,中国的设计也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其实,通过日常媒体的报道和感官了解,已经可以观察到今天年轻的设计师对于当代和自我文化、生活态度已经与上一代设计师千篇一律的刺绣、龙凤式古板设计逐步分离,他们对民族大义、振兴行业等比较空泛或者宏大的主题并不那么热衷,反之,可能更愿意彰显一些个人魅力或者生活感悟的东西。我们采访到有瘾YEN品牌的创始人韩东洋时,她说自己将“时尚来自最真实的自我”作为品牌信仰,倡导时尚与个人的本质应当是自然而然的结合,认为个人风格才是最本质、最流畅的,所以会将有瘾YEN品牌是她作为设计师的自我诉说。ECHO CAO的品牌使命是为在生活、工作上都拥有相当独立自由空间以及高度自我重视感的女性提供美丽的外衣,希望女人能够拥有“时尚、独立、自主”的的新生活态度也正是其创始人操文颖独立新女性的真实写照。Dare to dream品牌服装中常常出现的那个俄罗斯套娃图案叫Dreamerella,正是取自设计师陈嘉媛的花名。我们可以发现设计师更注重于个性的传达和体现了,他们开始倾向于挖掘个人自身的魅力特点,注重自己理念文化的塑造,满足了消费者精神上需求。

  确实,中国人口众多,用一盘菜满足一桌人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不仅在于文化理念,更在于设计的风格、特点。张丹丹简单、开朗的性格总是通过服装廓形的简洁,色彩的鲜艳明亮体现出来,以棉、麻、羊毛等天然面料做出亲肤时装,土生土长于中国大地的她又常常会在设计时装时用到一些比较内隐的中国元素,比如她会选择线条上借鉴明代家具的直线型,而不是符号式的盘扣;衣架也会不断选取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而非形式化的符号标志,恰如其分的让东西方美学碰撞、融合而后新生。设计师似乎已经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表现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了,不再单纯的是从口号中去传递文化,而是逐渐在设计中渗透文化。

  另外,设计师们也更注重设计源于生活,设计为生活服务了。在中国的各大秀场上,已经很少看见类似戏服的夸张另类,观者、消费者已经可以想象自己将穿着某件衣服出现在某个场合的样子,这说明设计师开始接地气的考虑市场诉求,这是好事。正如张丹丹说,“设计应该是以美为主,而不是以怪取胜“,出众却无市场的并不是好设计;陈嘉媛也表示在设计过程中,最关注的是面料的选择,让穿者有舒适的体验才是设计服务于生活的主旨。设计的美不应该是孤芳自赏,要壮大中国的设计力量还是需要找到知音。{page_break}

  在各方呼吁中国设计力量需要突破的今天,中国未来的设计路在何方?

  首先,需要明确如何在保留设计质感的同时,兼顾市场。正如衣架所言,设计不应该把“创意与市场并重”当做理想口号,设计从生活而来,创意为市场而生。没有特征、没有设计的品牌很难被市场认识、接受,而脱离市场客观需求的设计也就不可能找到好“归宿”。男士鞋履配饰品牌Theparamo也认为市场的接受度决定了品牌的生命力有多强,设计导向则关乎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说明,谈设计必须建立在生存下来的基础上,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破土而出,必然需要独特的创意和想法。

  其次,设计的突破不应该流于表面,能支撑其一件好作品成立的应该是其内在的文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不仅是我们设计的底蕴沉淀,也是未来发展中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当然,在国际化的当今社会,不同文明的碰撞也可能产生耀眼的花火。设计师是一件衣服的主观能动者,在设计一件作品的时候一定会折射自己的文化理念,正如张丹丹说,“我们在画一个人的时候,不管怎么画都会很像自己。”所以作品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的个人素养,设计师需要不断丰富阅历、开拓眼界才能实现个人的提高,相应地,设计作品也会有不同表现。

  可是,中国设计何去何从难道只取决于设计师吗?答案是否定的。设计存在于服装行业的大生态圈,设计师只是整个大环境中的一部分,其主动的思维创新需要实物做承载,可能是一根纱线,也可能是一种新型面料,甚至一种新的配件,中国设计更应该是和整个产业链相挂钩,当然,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大家会去研究新型面料、新的开发技术,只有整个服装产业链的共同前进才能实现中国设计质的飞跃。另外,服装的设计最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消费者的认可,这意味着消费群体需要培养,设计师需要时间培养,顾客群体也同样需要时间,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需要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有氧的服饰文化空间。

  当然,随着创意文化产业

来源:

相关文章

快讯

热榜

  • 品牌
  • 招商
  • 专题
  • 展会